赶个集竟然上央视?
那是因为这个集很不一样!
它就是泊里大集!
▼
▲泊里人赶大集还上过央视呢~
泊里大集距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它几乎与泊里镇同时起源,清中期设集,称泊里集、泊儿集,是青西新区尚存的最古老、规模最大的集市之一。
在百年之后的泊里大集上,我们还可以看到远近闻名的泊里红席、秦汉麦草、西红石扫帚等古老技艺,也可以吃到泊里烧肉、“馇锅子”、海鲜如西施舌等当地特色美食。
这也归功于泊里镇*府对传承保护“泊里大集”历史文化特色的坚持,年,泊里镇*府对泊里大集选建了一处新址,将泊里大集进行整体搬迁。
泊里大集新址位于泊董路以西,泊里河南村南侧区域,场地规划占地多亩,是原来泊里大集的2倍多,有个摊位,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设施完善,不仅能满足未来市场发展需求,而且能快速有效地带动镇区南部开发,年交易额过亿元!
01泊里·大集“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泊里红席
“炕上没有席,脸上没有皮”是当地的一句俗语,其中的席就是大名鼎鼎的“泊里红席”。泊里镇素有“红席之乡”之称,因此原胶南所产红席也因之被称为“泊里红席”。
泊里编织红席始于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相传孙子膑脚后曾寓居泊里一带,闲暇无事,便将高粱秸劈成篾子,琢磨着编成席子,后来许多人也学着编起来,代相因袭。
根据目前的市场价,泊里红席-元/㎡,买一领红席需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十分抢手。
秦汉麦草画
与泊里红席相生相惜的就是泊里麦草画!
它汲取泊里当地民间秸秆编织工艺的养分,借鉴富有地方色彩的版画与剪纸的表现手法,目前均已载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这传说中的麦草画,在上世纪60年代秦怀王墓发掘时现了真容,已有两千年历史。
如果来泊里青岛秦汉麦草画展览馆,你可以亲眼见证一副麦草画以小麦秸秆为造型原料,巧用麦秆的自然光泽和纹理,创造性融入国画、油画、水粉画、版画、烙画、剪纸、雕刻书法等诸多艺术表理技法,经熏、蒸、绘、刮、刻、烫、漂、贴、刻、剪等三十多道工艺,专业精工纯手工制作。
坐标西海岸泊里镇青岛秦汉麦草画展览馆
沐官岛路与泊里二路交叉口西米
西红石扎扫帚
据史料记载,明朝西红石村的陈氏先祖曾经是由江苏海州云台山下的大路村迁来的,扎竹扫帚的手艺就是从那时候带来青岛,至今已有多年历史。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在泊里
这些宝贵遗产被保护、被传承
如果你不是老青岛人
对泊里还不是很熟悉
那就让犇哥再跟你好好说说!
02泊里·董家口“设施一流的安置区必须提”
(戳视频更直观了解泊里魅力)
泊里镇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西南部,原藏马县委(-)所在地。从市区沿着滨海大道或者胶州湾大桥——沈海高速就可以畅通直达。
它曾是唐代置信阳盐场所在地,也曾经是藏马县的县城!
原藏马县委大院
藏马师范
而今,它是岛城唯一省级新生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