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近年来中医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在分析病因病机的基础上,着重从辨证论治、专方?治疗?、针灸治疗等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文献?报道进行归纳综述。从而可知,通过近年来中医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在分析病因病机的基础上,着重从辨证论治、专方?治疗?、针灸治疗等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文献?报道进行归纳综述。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帕金森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疑难病之一,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患病率为2%,其临床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严重危害了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并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对于本病的治疗,到目前为止,西医的药物治疗以复方左旋多巴为主,但长期应用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或不同程度药效减退。近年来,中医药在帕金森临床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作为一种辅助疗法,中医药显现出独特的优势。
帕金森隶属中医“颤证”“震颤”“振掉”“痉证”“内风”等范畴。中医对帕金森的认识最早可追溯到《*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灵枢·邪客篇》曰:“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主留则伤筋络骨机关,不得屈伸故拘挛亦”。明朝孙一奎在《赤水玄珠》首次把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命名为“颤振证”并阐述病机为“非寒禁鼓栗,乃木火上盛,肾阴不充,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亏”?。清代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有“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有之,老年尤多。夫年老阴血不足,少水不能治盛火,极为难治的记载。
随之对帕金森的深入研究,现代医家对帕金森的病因病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较普遍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脑,病变性质为本虚标实,以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在本虚基础上形成内风、痰、火、瘀等病理改变,表现为颤振,僵直,手足徐动等。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王永炎等认为本病多由年老体弱,肾精亏虚,或因外伤,外感*邪所致,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致使筋脉失养,脑髓失充,标实为内风、淤血、痰热而致心神失主,筋脉肢体失控。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