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云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趣日本东大寺正仓院,唐代文物稀世之珍
TUhjnbcbe - 2021/3/19 16:22:00
北京哪个地方能治好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奈良东大寺为日本华严宗大本山,全称为“金光明四天王护国之寺”,距今约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唐代高僧鉴真和尚曾在这里设坛授戒,是日本最重要的佛教寺庙之一。

公元年,正值大唐盛世,日本圣武天皇决定建立规模宏大的东大寺,铸造日本最大的室内铜佛卢舍那大佛,传说它是光明皇后的化身。同时,天皇命人用上等木料建筑了一座专门收藏珍贵物品的仓库,也就是今日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正仓院。当时,日本财*官府和各大寺院都建造了许多仓库,东大寺的正仓院共有十多座,但是随着岁月流逝,这些正仓先后毁坏消失了,只剩下了如今这一座。仓库里大部分所藏文物的主人是日本第45代天皇圣武天皇。

天皇十分注重收集由遣唐使或学问僧从唐朝带来的文物,它们有的是唐代官府的珍贵艺术品,有的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的西域织物。天皇驾崩后,光明皇后为了避免触景生情,将它们与一部分原先陈设在天皇夫妇起居场所的日本仿造中国的文物,分五批捐赠给了具有皇家仓库性质的正仓院保管。这些寄托着她对圣武天皇深切缅怀的文物和其他所藏文物都被一一记录在专门的登记册《东大寺献物帐》上。

到明治时代,整个正仓院连同宝物划归皇室专有,脱离东大寺,直接由宫内厅管理,目前以正仓院之称闻名中外。其宝物主要来源有三:

一为唐代传入日本之中华精致文物;

二为经由中国传入日本的西域文物;

三为奈良时代日本模仿中华文物所做、或创造之物。

其中大部分是由遣唐使和留学生带回日本的物品,是奈良时代及中国唐朝优秀文化的代表。尚有部分属古代西亚、中亚或地中海沿岸从丝绸之路传来的珍品,正仓院可说是古代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中国、朝鲜、日本美术及社会科学的博物馆,被誉为“丝绸之路的终点”。 

南倉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背面及局部).

日本正仓院所藏的宝物中,有很多为乐器,图中器物为正仓院藏螺钿紫檀五弦琵琶,琵琶为西来乐器,传入唐后再渡海传入日本,琵琶有多种形制,我们可以在中古时期的壁画、雕塑轻易见到,然而,流传千年的实物琵琶,可谓绝无仅有,而正仓院这件琵琶,更是世间唯一的五弦琵琶。

琵琶袋1口.

中倉57 金光明最勝王経帙 1枚.

正仓院藏品许多都是大唐时代不可多得的珍贵之物,在中国国内已经失传,而远在日本却将一千多年的文物完好的保留下来。

夾纈羅几褥.

花氈(かせん) 人物と花文様の敷物.

北倉1七条刺納樹皮色袈裟 1領.

公元年,坚忍不拔的鉴真以66岁高龄第六次东渡成功。圣武天皇为其修建东大寺立坛授戒。最初受戒的便是圣武天皇,日本佛教终于能够独立传戒,掀开日本佛教史崭新的一页。皈依佛教的圣武天皇,为自己制造了不少袈裟,正仓院里就收藏有十余件,其中以“七条刺纳树皮色袈裟”最为著名。工匠们将布料剪裁成小片再缝缀起来,色彩斑斓,犹如树皮,这是现代少见的唐代袈裟实物。

北倉44 鳥毛篆書屏風 2扇.

南倉 紫地錦几褥1張.

北倉47 紫地鳳形錦御軾.

中倉19 正倉院塵芥文書第35巻鉴真奉经状

“吾尝谓苟能置身正仓院一观所藏之物,直不啻身在盛唐之世!”曾在年代多次进入正仓院的国人傅芸子曾作此感叹。

螺钿紫檀阮咸制造年代:唐唐长.7cm音箱面径42cm

汉武帝(前-前87)时已存在,当时称秦琵琶。晋人阮咸善弹此器,故名阮或阮咸。南京西善桥南朝墓砖刻画和江苏丹阳南齐墓砖刻画中有其演奏图像。形制在后世无大变化,现经不断改革,广泛应用于各类民族乐队和戏曲、曲艺伴奏。

刻雕尺八制造年代:唐规格:长43.7cm刻雕尺八唐长43.7cm日本奈良正仓院藏其形制与箫相近,稍短而粗。福建南音所用洞箫,当地仍称尺八.

竹笙

金银平文琴

正仓院本件〈金银平文琴〉,及是比金银平脱更为少见的平文技法器物,可谓举世现存唐代金银髹饰平文工艺实物中,首屈一指的绝响御物。

红牙/绿牙拨镂尺

紫檀金细柄香炉

十二棱镜,也叫“*金瑠璃钿背镜”

俗称“七宝镜”,是为一种在金属之上施釉的制镜工艺,此镜非铜制,乃以白银为料,镜背用贴金银片以装饰镜缘,另以金银线条勾勒出六枚花瓣,交层相叠,中心花芯为镜钮,各花瓣上褐、淡绿和深绿三色的彩釉,精美绝伦,现存世八世纪的七宝镜,唯此一面,珍贵至极。

南仓70平螺钿背圆镜第2号

中国青铜器全集“铜镜”分册,第一次看让人很伤心,里面最好的铜镜都标明收藏在日本正仓院。

瑇瑁螺钿八角箱

瑇瑁本是一种海龟,这里指以其壳甲制成的装饰品,《汉书》有云:“宫人簪瑇瑁,垂珠玑。”;南朝鲍照《拟行路难》诗云:“奉君金巵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中古时,达官显贵对制成的梳子、扇骨、琴板等物什趋之若鹜;螺钿,又称“螺甸”、“螺填”,指的是将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文字图形的薄片,镶嵌在木质器物中的一种工艺,用瑇瑁螺钿作材料装饰极为珍贵难得,只为皇室和集权的贵族才能享有,正仓院藏有多件瑁螺钿器物,这件八角箱可作为代表。

《丧乱、得示、二谢帖》

王羲之书法作品,唐代内府的双钩填墨摹本,奈良时期由遣唐使传入日本。日本皇室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藏本纸右端钤有日本桓武天皇(-)的延历敕定朱文印。原帖为卷子,现改装为轴,为丧乱帖、二谢帖和得示帖三通尺牍合装。

正仓院

日本奈良大东寺鸟瞰图

日本人民完整保存了正仓院珍宝,数次战争,幕府更迭,都没有发生像焚书坑儒那样的文化毁灭悲剧。面对大量纸质文物,日本人没有在其上任意钤印题跋,使得我们今天仍能领略原貌。千年来日夜不断的尽心守护和细致入微的呵护照顾,才换来珍宝不朽的夺目光芒——这是正仓院令人感动之处。为了文化的传承,为了让后代子孙也能见到珍贵的文物,我们也要向前任学习,将文明之光薪火相传。

千年来,任凭风雨变化,正仓院仍然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见证着一衣带水的中日文化交流。

本文部分文字图片来自豆瓣主页“朱一点头”以及新浪博客“逍遥第”

趣趣自然营人文慢旅行

1
查看完整版本: 趣日本东大寺正仓院,唐代文物稀世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