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6日,医院消化内科联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协会胃肠动力组、中国医疗保健国际医学促进会消化分会、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举办的第四届北京胃肠动力论坛在北京京都信苑饭店举行。论坛医院消化内科王化虹教授主持召开,侯晓华教授、段丽萍教授、陈胜良教授、王邦茂教授、蓝宇教授、魏玮教授、肖英莲教授等多位国内知名的胃肠道动力疾病专医院的胃肠动力疾病的中青年骨干参与了此次论坛。论坛以学术讲座与病例报告相结合的形式,讨论胃肠动力性疾病的临床诊治现状与基础研究新进展。
在论坛的开幕式上,北京第一大学消化内科王化虹教授作为主持人逐一介绍了与会的专家学者,并对诸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第一时段的内容是胃肠动力的热点问题,医院的侯晓华教授在演讲前首先向与会的医疗届同道、全国的医疗工作者在疫情期间对武汉的援助和支持表示感谢。他的讲题为“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侯教授从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药物治疗及其他治疗几个方面详细讲述了新专家共识的更新要点。王化虹教授报告题目为“胃肠动力学疾病的内镜表现”。他结合临床病例,探讨了胃肠动力障碍在内镜下的表现,并重点探讨了误诊为IBS的器质性疾病内镜表现。段丽萍教授重点阐述了肠-脑互动异常、肠道微生态紊乱在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随后,王东旭教授以“顺藤摸瓜——从睡眠障碍诊治功能性胃肠病”为题,从睡眠障碍的角度讨论了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
上消化道胃肠动力疾病的基础与临床时段的第一位讲者是王邦茂教授,他的讲题为“贲门失弛缓诊疗方式的探讨”。王教授首先对传统的贲门失弛缓诊疗方法进行了回顾,并提出了在POEM术式日益成熟的今天,在“后POEM”时代,应该对贲门失迟缓的诊疗有更多的思考,并就新的诊疗思路及方法进行了阐述。肖英莲教授对明年年初即将提前到来的食管动力疾病芝加哥分型4.0版本进行了部分“揭秘”,结合最新的临床及基础医学研究进展和流行病学调查,芝加哥分型4.0将为食管动力疾病提出若干新的理念及规范的操作流程。随后,医院影像科的刘婧副主任医师做了题为“消化道动力检测的影像学研究”的讲座。她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立位腹平片、消化道造影、MR胃肠电影成像、MR排便造影、核医学胃肠道排空显像在消化道动力检测中的应用。本时段的病例汇报来自首都医科医院的栾子健博士。患者因胃轻瘫行G-POEM术治疗,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合病例,与会专家对G-POEM长期疗效及胃轻瘫的治疗方案进行了进一步讨论。
下消化道胃肠动力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由李玉玮教授开场,李教授从功能性便秘和结肠动力模式讲起,介绍了不同的结肠运动模式在结肠测压中的具体表现,并对结肠测压的未来提出了展望,高分辨率结肠测压技术可检测便秘病人结直肠蠕动收缩能力,在临床评估结肠功能、确定便秘亚型、精确定位病变肠段、指导临床治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蓝宇教授从呼气试验的应用现状、原理、试验前准备、指征及检验方法、操作步骤和结果判定等方面对氢和甲烷呼气试验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重点讲解了呼气试验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中的应用。接下来,向雪莲教授对直肠肛管测压的方法、适应症、结果判读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结合结肠测压的结果和患者影像学表现,提出直肠肛管测压不仅能够测压,也能对盆底结构进行评估,对直肠/肛管不协调排便进行更加精细的分型。本时段的病例分析环节,医院的余晓云教授带来一例慢性腹泻病例。通过这一病例,余晓云教授总结了初诊治疗效果不好的IBS的诊疗思路,与会专家就此进行了充分讨论。
第四时段的讲座聚焦胃肠动力性疾病的心身问题,首先做讲座的是陈胜良教授,陈教授在讲座过程中,进一步强调了医患交流的重要性,并指出IBS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诱发和加重疾病的生活因素。除此之外,陈教授还为大家解读了共识在神经调节剂在作用机制、剂量等理念上的更新。随后,魏玮教授以“脑肠轴的中医解读”为题,对于脑-肠之间的互动,从中医辩证的角度进行了解析。姚玮艳教授在对中枢介导的腹痛综合征(CAPS)进行系统的介绍后,强调在CAPS诊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本时段的病例汇医院的陈维娜教授。她结合一例长期间断腹痛,考虑为功能性胃肠病合并精神心理异常的病例,对功能性胃肠病合并精神心理异常的诊断及治疗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并对治疗使用的神经递质调节药进行了介绍。
器质性疾病的胃肠动力异常时段第一位讲者为迟雁教授。她结合自己的研究,就IBD患者中普遍存在胃肠动力学异常及相关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医院的李晓青教授从两个临床病例出发,探讨了结缔组织病累及胃肠道导致胃肠动力障碍的临床表现。我院神经科的李凡主治医师从胃肠道的神经控制通路及在中枢神经系统对应解剖位置为出发点,通过对三个临床病例的总结,认为急性起病、顽固性呃逆、无法用胃肠器质性疾病解释、合并神经系统症状等特点可能提示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胃肠道功能障碍。
最后的病例讨论环节由我科的刘建湘主任主持,医院消化内科的任渝棠博士带来反复肠梗阻病例一例。通过这一病例,任博士总结了慢性特发性小肠假性梗阻的临床特点,与会专家就该病例及临床罕见病进行了讨论。我院老年科的焦红梅教授带来大便失禁病例一例,结合盆底肌解剖和结肠压力测定,回顾了大便失禁的机制的检查手段,该患者后经生物反馈治疗改善了大便失禁状况,与会专家对生物反馈疗法的使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的最后,大会主席王化虹教授对大会进行了总结,此次会议讲者准备十分充分,贴合最新研究进展,展现了过去一年关于胃肠动力方面的成果,深入探讨了肠道菌群、脑-肠轴、身心疾病等热点问题在胃肠动力学疾病中的作用,中医对胃肠动力学的理解和治疗也为我们打开了新的思路。王化虹教授诚挚感谢参会的各位专家同道对会议的鼎力支持,相信明年北京胃肠道动力论坛必将更进一步,本次会议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成功。
医院消化内科
蔡玉石葛超毅供稿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