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尿床并不都是“肾虚”导致的,而是小儿遗尿症。
孩子>3岁、排除神经系统病变的儿童在睡眠中不自主的至少每周2次并持续≥3个月出现漏尿的现象称为夜间遗尿。
家长如何有效判断尿床的严重程度呢?原发性遗尿除了遗尿之外没有其他症状,所以在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对病史的采集尤为重要。1、需要了解宝宝的那些情况呢?①全面了解宝宝一般情况,像平时健康状况、发育情况及是否有精神神经疾病、平时饮水量和饮水习惯如何等。②尿床的时间及频率,白天是否有其他不适症状,如日间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或尿失禁、是否合并胃肠道症状,如便秘或大便失禁等。③宝宝夜间睡眠如何,是否打鼾或呼吸暂停。④目前尿床对宝宝的心理和日常行为是否产生影响,采取了哪些方法来纠正宝宝尿床,哪些是有效的。这些都是需要采集的情况。2、必要时进行查体和实验室检查。3、可选择通过一些临床症状的评估表进行病情的评估以及记排尿日记(至少连续3天)来对宝宝进行病情的评估。经常尿床真的需要补肾吗?
遗尿症的形成主要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全,膀胱容量较小以及神经兴奋过度等有关,只有少数是因为器质性病变,如泌尿道畸形、脊柱裂、脊髓病变或蛲虫病等而遗尿。中医认为小儿遗尿多由肾气不足、病后体弱、肺脾气虚或肝经湿热所致。小儿肾气不足多由于遗传、早产等所致。除此之外如何治疗呢?
对于并非肾虚引起的遗尿症,该如何治疗呢?治疗时应该首先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3岁以前一般不采用药物及其他特殊治疗。如何教育和引导?那么家长们该如何教育?如何引导?又如何唤醒呢?
1、强调遗尿不是宝宝的错。杜绝因此指责宝宝,引导鼓励宝宝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及社交。教育并监督宝宝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4-7次/天),避免不必要的提醒。
2、保证宝宝每日正常的摄水量,减少睡前的摄水量。
3、建议家长详实记录每晚遗尿的时间及次数,对专科医生评估宝宝的病情大有帮助。
尿床的孩子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1、生活管理
(1)饮食习惯:应避免辛辣刺激、含咖啡因或茶碱类的食物和饮料,晚餐宜早、清淡、少盐少油,饭后不宜剧烈运动或过度兴奋,睡前2-3小时不应进食。
(2)饮水习惯:保证日间液体摄入,尽量将全天量前移至日间,睡前2-3小时开始限制含水量多的水果。
(3)睡眠习惯:按时睡眠,推荐学龄前儿童20:30前入睡,小学生21:00前入睡,睡前避免过度兴奋,不看惊恐影视及玩电脑,以免大脑过度兴奋,促发夜里尿床。
2、膀胱功能训练
日间多饮水,并尽可能延迟排尿,促使膀胱容量逐渐增大。鼓励患儿在每次排尿时有意识地中断排尿,数1~10,再分次把尿排尽,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3、激励性行为治疗
做一个月记录,家长与患儿一起每日记录患儿有无遗尿发生,无遗尿时画一个红星,并给予口头表扬或奖励孩子。如发生遗尿则画一个三角,记录发生遗尿的时间,与患儿一起分析引起遗尿的可能原因,如白天过度兴奋,睡前饮水过多等,给予孩子安慰和鼓励,避免惩罚和羞辱,消除患儿因遗尿导致的愧疚心理。
家长要记住:尿床仅仅是一种疾病并不是孩子的过错-End-
更多福利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