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下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461481.html芈月:真正的女人我们都是看宫廷争斗戏长大的,早已习惯了后宫里为争宠,为把持权势,为巩固太子地位而进行的“常规赛”。一般由多疑、安全感极低的失宠方发起助攻,并借助愚忠之婢为组织后卫(如容嬷嬷,玳瑁姑姑),在对方漏人的情况下,专注投*、堕胎、诬陷等突破方式,屡屡上位得分。攻守双方你来我往,频频换人。有逆袭的,有失手的,纵使战袍装备朝日更迭,但女选手们夺冠的热忱从未消减,一战千年。《芈月传》的编剧自然深谙此道,这不,剧集过半,芈月和芈姝这对年少时“伯氏吹埙,伯氏吹箫”的情深姐妹,终于在同侍一王,并各生育了一枚男娃后,开启宫廷戏的厮杀模式。话说,这位楚国第一白富美、从豪门嫁入更大的豪门的芈姝,在前半段一直是“玛丽苏”,后来怎么就“节节输”了?她的那些知书达理,温婉善良怎么就因为当了皇后,生了嫡子后就变成渣渣了?难道真是孕后傻三年吗?可芈月同样当了妈,人家却一直保持着“核桃酥”的智商,并稳步向“梅长苏”进阶……“差在哪了呢?”“区别在于,她是否是个[女人]。”“嗯,芈月的确很男人气概,女人只有像男人那样,才能赢得天下!”“不,我的意思是,芈月是真正的女人,而芈姝不是。”“芈姝不是女人?你当我瞎啊!”呵呵。芈姝:天生的小公主虽说这部戏声称是“历史剧”,但“历史大部分是猜测,其他的是偏见”,因此其中的人物设置还是基于社会观念反映,关于女人的价值。芈姝贵为楚国的嫡公主,锦衣玉食,万千宠爱,童年父母双全,当然人长得还漂亮。她看上去是“被富养过”、女性特征十足的小公举。甚至在少年时还有一种“正义感”爆棚的善良和勇气,力挺芈月与*歇的爱情,还曾以饮下芈月同款*药,以死相逼让其母后迫不得已救芈月一命。但在我看来,芈姝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芈月实在太惨了!芈月与她同父异母,却孤苦伶仃,含冤守灵,荒草为席,花草为食……芈姝帮她都是举手之劳,而且压根就不图芈月给她什么回报。因为在芈姝内心,她什么都不缺啊!而且她深知她母后是“始作俑者”,而她正是母后的“软肋”,因此芈姝是知道“威胁”后果的——她不可能有任何损失!这也看出来,在芈姝的成长过程中,即使面对再大的挫折,她其实并没真正的“失败过”。但这种“成功”实际却是她与生俱来的“优势”。简单的说,就相当于“外挂”——公主的无公害身份,母后的宠溺,就连与秦王赢驷的“姻缘”也充满了“设计感”。如果非得有她自己的功劳,那可能是芈姝有一个“投胎的好技术”。可宇宙就是这么能量守恒,她天然的优势,也成了她致命的劣势。芈姝给自己设定的角色,是永远有人保护她的“小公主”。即使成为人妻,人母,她所表现出的“女人”也只是生理上更成熟的小女孩而已:遵从于父权,夫权,子权,缺乏独立的人格和思考,自己的幸福和命运完全掌握在男性手里,因此当那些“外挂”一一“挂了”的时候,芈姝的世界就崩溃了。她从未经历失去,一切满足都是“毫不费力”,而突然有一天,当她发现有些东西是她如何争取也不会得到的时候,她除了像孩子一样怨恨别人剥夺了她的玩具外,她还能怎样?你可以想象,那个从未闻过泥土气息的小公主第一次落入泥潭会是怎样的恐惧。她只会发出无力、无助的哀嚎却没人回应,慌乱中只能把任何一个可以触及的“稻草”当作是“抓手”,越用力,越沦陷,越希望,越绝望。最后不仅断送了自己的幸福,也因为仇恨将自己国家的命运陷于战乱与毁灭。你也许会说,那是在两千年前的先秦时代,跟那时的女性谈“独立人格”有点要求太高。如今就不同了,中国女人地位嗖嗖提升,一夫一妻,男女平等,女性经济独立,众多领域身居高位,某些地域的家庭中,女性堪比四分之三的天。而事实果真如此吗?如今的主流价值观,依然认为女人的战场是“家庭”,还有“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幸福法则”。她们一方面口口声声要“平等”,可心理上永远处于理所应当的“弱势”地位,被保护,被宠爱,被引领,被教导,被“养”。而且不管女生在智力、能力、财力上有多强,依然依赖于更强大的“男性”——爹强则话语强,夫悦则身心悦,子赢则人生赢。有多少现代女性的生存之道就是“淘宝瘦身玻尿酸、防火防盗防小三”,对美貌的执着,对“失宠”的恐惧,与两千年前的后宫有什么本质区别吗?只不过,后生更加可畏,女性在争夺男人的战斗中更生猛,口号更响彻云霄——为你生猴子,Weare伐木累!多年以后你去动物园,可以看到:1号园是*家的猴子,2号是亦凡家猴子,其他的都是王思聪家的。芈月:幼时的去女性化芈月就不同了吗?芈月因为其生母牵连后宫争斗而被逼自杀,使她从从小厌恶“像蝈蝈一样斗来斗去的宫中女子”。她的命运多舛,恰恰磨掉了“女人”的羸弱与娇媚,还有那些不切实际的“浪漫幻想”。她在孤苦伶仃中处境学会了坚韧与付出;在守灵的岁月里学会如何与自己独处;在荒草为席的天地间体会到自由广阔;在花草为食的探索中发现无限自我。见识过天地造物的神奇,当然不会再迷恋“珠光宝气”的虚媚与繁华;体会过生命的自由意志,自然也不愿受到“诗书礼乐”的教化和束缚。可以说,芈月从小就是“去女性化”的。而那些“女性”的标签是谁给的?当然是男权意识形态下的男人们啊!他们一直让女人处于“从属地位”,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不主朝*,女人就该有相夫教子……总之,就是用一切好听的词语和道理告诉你:女人的人生使命就是跪舔君王,给他们生猴子。可以说,男人对女人的“洗脑”是成功的。于是一代一代的,宠妃们基本就是长得不同,但体验类似的芭比娃娃,而且男人们也一直沉浸在“坐拥最美娃娃”的自恋中不可自拔。你看啊,男人就是这么肤浅和没见过世面!于是,当其他女人都沉浸在情爱与权力的贪嗔痴怨而走向凄苦下场时,芈月这样“去女性化”,而且更野性的,更高智能的“女子”却变得越来越强大和深沉,并且在普遍有“公主病”的时代里,格外耀眼。*歇爱芈月,因为她少了宫里女人的心计,多了份因善良而更迷人的“好看”;赢驷爱芈月,因为她多了“普通女子身上没有的气度和情怀”,少了后宫嫔妃争宠的短视;义渠王爱她,因为她既有草原女子的“泼辣劲”,又有生于礼乐之邦的修养和主见。因此,但凡有点视野的男人,遇见“芈月”就沦陷了,就执迷不悔了,就俯首称臣了。所以,芈月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差异化”的胜利!真女性魅力:独立成人不要搞错,芈月的“去女性化”,不是“女汉子”也不是“女强人”。她并没因为拥有“男性”的权利而丧失自我。她依然保有女性的特质,用女人的温柔、感性,在朝野中斡旋,让先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因此,是当不再用“女性”标签束缚自己,独立“成人”后依然尊重身为“女性”特质时,那时才是彰显“女人”的真正魅力,才是脱离了低级趣味而真正的强大的“女人”。当然,这样的女人,“爱情”就是一种陪衬了。但吊诡的是,普通女人终其一生求而不得的,“柏拉图之爱”“成熟大叔之爱”“霸王总裁之爱”“小鲜肉之爱”,却在不再视爱情为全部的芈月身上,轮番上演。想起了句歌词:“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想得却不可得情爱里无智者。”反过来的意思是:智者,不陷于情执。不求自然来。芈月芈姝的宫廷厮杀,戏里戏外,线上线下还在同步上演。千百年来,男性对女性的“宠物化”,女性自身的“公主化”都因既得利益而保持着主流的势头。要想从“芈姝”变成“芈月”,你需要的不仅推倒“宫墙”闯闯外面的世界,还要拆掉“心墙”,让你从标签化的“女性”属性中完全解脱出来,以自己独有的特质招蜂引蝶,走向人生巅峰。如果“道理我都懂,臣妾就是做不到”的话,那你如果要“幸福”,就得寄希望于爹妈不死,老公不对其他的宠物怦然心动,其他比你漂亮比你年轻的小姑娘不会看上你老公,你家孩子还得比别人家的长得帅,成绩好,工作棒,买的起房子,找得着对象。相比于第一种方案,你选第二个方式……更令人钦佩啊!祝福你!顾小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