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云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螺钿大漆,一场点亮夜空的行为艺术
TUhjnbcbe - 2021/1/11 22:09:00
白癜风手术多少钱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390504.html

螺钿(diàn),也许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到。但是作为一项中国特有的传统工艺,已经存在了上千年。所谓螺钿,是指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螺钿”里的“钿”,是镶嵌的意思。经过螺钿装饰的器物,绚丽奇幻、光华可赏,来自天然产物的斑斓色彩,惊艳之余还带着一种低调的奢华感。

螺钿片所用材料主要有鲍鱼壳、珍珠蚌、夜光蝾螺、白蝶贝、珠母贝、琥珀、玳瑁等,有时也在贝壳上进行花纹雕刻。最常见的应该是鲍鱼壳,鲍鱼壳的颜色丰富,但大多数呈现出绿褐色或红褐色,这种物色如岩礁或海藻的颜色相近似,是一种保护色。同时,根据不同的种类还会呈现不同的光泽。为何古人偏偏选用贝壳来进行装饰呢?

这主要源于我国古人早期的“钱币”——贝壳。在今天的汉字当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与钱相关的字都从“贝”字旁,比如“财”、“购”、“货”、“资”等。将作为货币的贝壳镶嵌在器物上,实则是一种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到了商周以后,由于货币形态逐渐发生了改变,开始启用各种金属造币,摆脱了贝币的形态。此时贝壳不再是社会公认的一种“价值”后,螺钿镶嵌就变成一种纯粹的美的追求。

历史发展

螺钿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西周时期,螺钿工艺就被用作于漆器上。在陕西、河南、北京等地发掘的西周墓葬里都出土过镶嵌蚌泡的漆器。

西周彩绘兽面凤鸟纹螺钿漆缶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考古工作者在玻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发掘到的西周嵌螺钿漆器。殷玮璋先生在《记北京琉璃河遗址出土的西周漆器》一文中指出:

琉璃河出土的漆器和漆豆,器表镶嵌的蚌饰都经锯割或裁切成片,并磨成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或其它特定的形状,拼嵌出饕餮、凤鸟、圆涡等图案纹样,有的蚌片上还有划纹,符合螺钿的特定含义,确是螺钿漆器无疑。

(《考古》年第5期)

但此事存在较大争议,有的学者认为这就并不符合真正的“螺钿工艺”,从西周时期出土的螺钿器物来看,各类嵌于器物上的贝壳,刻划并不明显,甚至说没有。而目前公认的比较成熟的螺钿器物,应是出土于唐墓内的漆背螺钿铜镜和收藏在日本奈良正仓院的螺钿玳瑁八角盒、螺钿紫檀琵琶等。

螺钿玳瑁八角盒

日本正仓院藏

唐代,中国的螺钿工艺已达到相当成熟的地步,尤其是铜镜漆背螺钿,更是这一时期的工艺瑰宝。

唐平螺鈿背八角鏡

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藏

湖州出土的螺钿漆经函,上有朱书题记:

吴越国顺德王太后吴氏,谨捨宝装经函肆只入天台山广福金文院转轮经藏,永充供养。

题记中吴太后一次就制造四只螺钿经函的情况,可以证明唐代螺钿之盛。

到了宋代,螺钿器物相对而言就比较普遍,主要体现在家具的装饰中。北宋宣和年间(~)待诏画家苏汉臣在《秋庭婴戏图》中已描绘了薄螺钿漆木家具坐墩(原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北宋苏汉臣《秋庭婴戏图》局部

元明时期,螺钿工艺所使用的贝壳品种更为丰富,镶嵌又出现了新的工艺,制作更为精细。发展出加彩漆、描金、金箔、金银嵌错和加“沙”(即撒壳屑)等辅助手法,创造出五色斑斓的效果。

南宋-元黑漆螺钿楼阁人物图菱花形盒

上海博物馆藏

到明代,中国古代漆器达到全面发展的*金时期,螺钿工艺也随着丰富发展。

明王三聘《古今事物考》卷七:

螺钿器皿,出江西庐陵县,宋朝内府中物,俱是漆器,或有嵌铜线者,甚佳。元时,富家不限年月做造,坚漆而人物细妙,招人可爱。洪武初,抄没苏人沈万三家,条凳桌椅,螺钿剔红最妙,六科各衙门犹有存者。

明官人出行图螺钿漆器托盘

至清代初期,特别是康熙年间,螺钿漆器制作达到高峰,甚至受到了清朝宫廷的青睐。从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看,凡大至门窗、条柜,小至印盒等螺钿,无不精妙至极。

清乾隆黑漆嵌螺钿供盒

清中期以后,螺钿镶嵌逐渐与其它工艺手法相结合,和一般认为明晚期兴起的“百宝嵌”合流。

有资料显示,乾隆年间两淮盐*李质颖在进贡清廷的单子上,就有“彩漆螺钿龙鸿福祥云宝座”、“彩漆螺钿龙福祥云屏风”等10余件扬州漆器螺钿家具,当时均存放在圆明园之中。而到了清代末期,螺钿漆器和其他工艺品一样,进入衰退时期,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民国年间。

制作工艺

螺钿分为厚螺钿和薄螺钿,厚螺钿的厚度在0.5-2mm之间,因其壳片较厚,而称之为“硬螺钿”。薄螺锢又称“软螺钿”,其薄如纸,厚度一般多在0.1-0.3mm之间。薄螺钿柔韧性极高,可以镶嵌在曲面一类不平整漆器的表面而不破裂。而厚螺钿常常被用在大件家具上,因其色泽变化比较简单,往往可以构画出大气简练的风格。

螺钿的制作,一般都要经历煮贝、切割、打磨、镶嵌、反复上漆、反复打磨的过程。

拿薄螺钿来说,需要将夜光螺等螺贝放入锅中煮上四天四夜,用镊子将螺片层层剥离、揭取,剥离出有光泽度的最薄那层膜质薄片,之后再放入白醋或萝卜汁内浸泡,使之变软。待平整后再切割成需要的形状。

因为螺贝都是螺旋状,弯曲度极大的碳酸钙质层,所以在初步切割成均匀宽度的条状后,将外层没有光泽的钙质层打磨掉后,最为重要的一步,在不折断螺贝切条的前提下让它变平整。过去是利用纯天然的酸性物质发生反应,现在处理起来就简单的多。

如何让螺片经久不脱离,又是一道繁琐的精细工序。

明代《髹漆录》里曾经收录薄螺钿的制作工艺:

百般文图,点、抹、钩、条,总以精细密制加如画为妙。

意思是指,为了拼贴成各式图案,需要将薄如蝉翼的螺钿片,再磨凿切割为极其精细的“点、抹、钩、条”等各种形态,以使螺片衔接流畅自然,色彩搭配和谐,无异于以螺片代替颜料作画。

同时要反复上生漆,将螺钿片和木材之间的缝隙都被填满,再将漆器一遍又一遍的打磨,展露出色彩斑斓的螺片来。

唐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藏

值得一提的是,螺钿漆器在唐代传入日本和韩国等周边国家,由于原材料螺贝出产靠海更容易获取,加之气候湿润更适合漆器保存,反而在这些海岛国家螺钿漆器的工艺得到了更好的传承。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直观感受这门技压群芳的手艺。

说了这么多,下面进入重点^_^ThanksgivingDay

螺钿与大漆的结合

就是一场点亮夜空的行为艺术

它化晦暗为绚丽

给未来开启了光明

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陷入过黑暗漩涡

有没有人帮助你走出这段幽谷?

我们为感恩节特别赶制了一批螺钿漆珠伴手礼

希望借此对那些帮助你我的朋友们

说:

谢谢你,点亮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螺钿大漆,一场点亮夜空的行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