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国人见面经常把一句“您吃了吗”的问候挂在嘴边,医院与医生打交道的诸位朋友,尤其是经常与中医打交道的人,想必早已习惯每次医生必问的一句话:“吃饭睡觉都好吧?大小便怎么样?”很多人不理解啊,说我得的病和这也没关系啊,总问这干嘛,或者疑惑你问个吃饭睡觉表示关心我,但这排便情况这么重要吗,为啥每次都要问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很肯定的回答:“是的,非常重要!”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事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联系,认识到人体内部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必然以一定的形式在人体外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对人体外部现象的观察,来测知人体内部的状况。想要知道难以直接见到的肠道内的情况,观测排出的粪便是最有效的方法。大便的排泄与大肠功能直接相关,并与脾胃的腐熟运化、肺气的肃降、肝的疏泄、肾气的推动调节密切相关。小便的排泄以膀胱和小肠为主,但也需要肾的气化、脾胃的运化、肺的肃降和三焦的通调等。通过对大小便的询问,可以了解到机体消化功能、水液代谢情况,判断相关脏腑情况和疾病的寒热虚实等。今天我们先简要了解一下大便的分类状况。
大便的主要成分为水、蛋白质、无机物、脂肪、食物纤维、维生素、脱落细胞和死掉的肠内细菌等。健康人一般每日大便一次或隔日一次,为*色成形软便,排便通畅,便内无黏液脓血及未消化的食物。
年布里斯托大学的希顿和路易斯对大便进行分类,可以以此判断食物经过大肠所需的时间,其中一二型表示有便秘,三四为理想的便形,五到七代表可能有腹泻。但是这种对于大便的分类尚不完全,大便的形状、颜色、气味、排便次数、时间、量的多少、排便时的感觉以及其他伴随的症状等都应综合考虑判断。
一、大便次数异常
便秘:指大便秘结不通,排出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时间延长,想排便但艰涩不畅。临床表现如大便几日一次,质干硬;或排便次数正常但排便艰难;或无力而排便艰难等。便秘的病机复杂,寒凝、热结、食物积聚、气血阴阳不足等均可导致便秘。
泄泻:指排便次数增多,质稀软不成形,甚至如水样。根据气味、进食多少、有无腹痛、有无肛周灼热感、有无怕冷等大便性状和其他症状结合判断具体应如何诊断和治疗。
二、大便性质异常
完谷不化:指大便中可见较多未消化的食物。多属于脾胃虚寒或肾阳虚衰导致的腹泻。
溏结不调:指大便时干时稀或先干后稀。前者多属于肝脾不和,后者多为脾胃虚弱。
黏液脓血:指大便中夹有黏液、脓血,多见于痢疾,中医多归为湿热瘀血范畴。
便血:指便中带血,或二者混杂,或便后滴血,或便下全血等。此时应注意区分血的颜色、质地、血量。先便后血,且血色紫暗,多为胃与远端肠道的问题;先排血后排便,血色鲜红,与粪便不融合,则为近端肠道或肛门局部的问题。
三、排便感异常
肛门灼热:多与湿热有关。
里急后重:指腹痛经常想要排便,肛门重坠,但排便时又便出不爽。多与湿热内阻、肠道气滞有关。
排便不畅:若腹痛泄泻,大便粘滞不爽,则为大肠湿热;若腹痛腹胀排出不爽,兼有排气较多,则为肝郁乘脾;若腹泻不爽,气味臭秽,夹有未消化食物,泻后腹痛减轻,为饮食所伤;若便溏不爽,多为脾气虚弱。
大便失禁:多见于久病体虚、年老体衰或久泻不愈之人,为脾肾虚衰,不能约制所致。若腹泻来势较急未能控制,则多为体内有热邪。
肛门下坠:指自觉肛门有下坠感,或伴有脱肛,常于劳累后或排便后加重。多为久泻或久病、大病所致脾虚、中气下陷。
肿瘤患者尤其是肠癌患者无论是术前、术后,还是放化疗后,均可存在大便性状的改变,甚至会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对于排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