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恐伤肾,思胜恐。”
王冰注:“深思远虑,则见事源,故胜恐也。”
《素问·举痛论》:
“百病生于气也,……恐则气下……”
——?????——今天想来谈一谈七情中的恐。
恐惧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情绪,几乎人人都有,很多人谈之而色变。
在中医五行学说中,肾在志为恐,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恐胜喜,思胜恐。
说的是,五脏中的肾与恐惧这种情绪相对应,当恐惧这种情绪发生的时候,深思熟虑想到恐惧的根源,就能克制这种情绪。当人极度喜不自胜、心气涣散的时候,就要用当事人恐惧的事情吓吓他收心气。
人在一种很恐惧的状态中时,容易导致气机下陷,使肾气受伤,出现如大小便失禁、遗精滑泄等症状。
上个月,我在门诊上遇到了一个四岁的小男孩,因为反复大便失禁1年多,之前看了很久的医生,吃了很多中药,也做了很多小儿推拿,脾胃调理的很好了,但是大便失禁还是时不时出现,孩子要上幼儿园了,他的妈妈想在孩子开学前尽快好。医院拍了CT,才发现原来是骶椎隐裂。
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肾也主骨生髓。小孩子本身肾常不足,又神气怯弱,容易受到惊吓,惊恐之后,肾气受伤,就容易导致大便失禁。
这个小孩子恐惧的情绪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仔细问下去,他的妈妈告诉我,他们两口子平时工作很忙,晚上九、十点才回家,所以一般都是奶奶(外婆)在带。
从2岁多出现这个情况,到3岁时引起家里重视,开始看病,奶奶(外婆)和家里人经常在无意中说出“怎么又漏出来了?”这样的话,语气也不见得多温柔,并没有责怪的意思,但小孩心思敏感,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就被小孩子听进去了。
这个小孩子挺黏他妈妈的,很多时候一直等到他妈妈洗漱完了,还要拉着妈妈的手才肯睡觉。
恐惧是什么?恐惧是缺乏安全感。
对于这个孩子来说,他需要妈妈的爱,需要妈妈更多的支持与陪伴。
——?????——成年人因为恐惧而生病的情况比孩子少,更多是如影随形的心理阴影,常常伴随焦虑、担忧、紧张、仇恨等负面情绪。
但是,我们恐惧的根本就不是恐惧本身,而是恐惧背后的象征意义。比如说,有的事情让我们恐惧,是因为让我们联想到了幼年时期的心理创伤,或者过去发生的某个让我们失去安全感的情景。
恐惧作为一种无形的情绪,它不会直接伤害我们的身体。但是,我们的心在创造这种体验的时候,由于忘记了是自己创造了恐惧,就特别当真,特别入戏,于是体会到了一种“受伤”的感受。
如果我们对恐惧的事情从表面深挖进内部,拨开它的层层外衣,就会发现:也不过如此嘛。顿时松了一口大气。
有时是为了获得父母、老师的认可,害怕他们不满意;有时是害怕大众的评价,追求过于完美的自己;有时是过于担忧自己的生存状况,被集体意识带着走,等等等等。
而且当我们用一种更加敞开的、包容的心态去面对,那个阴森可怖的“怪兽”就渐渐变成了我们内心那个可爱的小孩。
当我们用拒绝、抵抗、逃避的态度面对恐惧的时候,相当于给了它一个反作用力,恐惧反而越来越大、越来越坚固。
我们可以选择体验它,也可以选择超越它,当我们选择超越的时候,收获的是恐惧送给我们的一份大礼。
人人都能成为自己口中称颂的“无畏”的人,“英雄”不是战胜了自己的恐惧,而是拥抱了自己的恐惧,将它的力量转化成了爱的力量。
——?????——(图片来自网络)刘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