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云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你们都想听的唐玄宗与唐肃宗的故事
TUhjnbcbe - 2020/12/17 18:20:00
专业治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唐肃宗李亨是玄宗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从小聪敏强记,两岁封王。玄宗废掉太子瑛之后,朝廷中以李林甫为首的多数大臣都拥护玄宗宠妃武惠妃的儿子寿王瑁为太子。但是玄宗却认为李亨年长,又听高力士的话。在他的坚持之下,李亨得以在开元二十六年(年)入主东宫。

天宝十三年(年)正月,安禄山来朝,李亨觉得他有谋反的迹象,于是请求玄宗诛杀安禄山,但是玄宗没有听他的话。后来,安禄山果然叛变,大兵压向京师,玄宗等仓皇向蜀郡出逃。

马嵬驿兵变之后,玄宗的队伍中发生了意见分歧。有的认为不可以到蜀郡去,有的主张到太原,有的提议到朔方,有的说还是回京师的好。玄宗一心想入蜀,在征得大家同意后决定继续前进。老百姓们“遮道请留”,希望皇帝不要离开宫阙陵寝所在之地。玄宗想了很久,最终还是西行了,叫太子李亨留在后面宣慰父老。过了一会儿,人越聚越多,竟达数千人。百姓父老拉住太子骑的马,太子无法前行。太子的两个儿子及李辅国劝太子留下来,以便东讨逆贼。玄宗走出了一段路,见太子不来,心中有所疑虑,无奈之下,拨给他两千人马,命他收复长安。

有学者认为,太子“不得行”是故意制造的假象。长期以来,太子与父皇有较深的裂缝。玄宗曾同日赐死三个皇子,太子看在眼里,心里十分恐惧。如果继续跟随父皇到蜀郡,今后太子地位能否保住,是难以预料的。他采用了李辅国等人的意见,让老百姓出面遮道请留,以求得发展个人势力。玄宗已经预感到太子要走自己的路了,不禁叹了一声:“天也。”就与太子道扬镳了。

李亨率众自奉天一路北上,于天宝十五年(年)七月到达灵武。仅过三天,他就在城南即皇帝位,是为肃宗,遥尊玄宗为太上皇,改元至德,颁布诏书,大赦天下。

就像当年李亨能入主东宫,全靠其父王李隆基的坚持一样,史书记载,肃宗能在灵武顺利即位,其父亲的“让位”之举起到了关键作用。

从《唐大诏令集》收进的《肃宗即位赦》和《肃宗即位册文》这两份官方文书来看,玄宗似乎在马嵬驿兵变和安史动乱之前就已经有厌烦每天处理朝*的情绪,并且有要传位给太子李亨的念头。《旧唐书》的《韦见素传》和《杨贵妃传》以及《资治通鉴》等分别提到了玄宗想要传位或禅位之事,论调与上述两份文件一致。因而从表面上看,玄宗早已有了禅位之心,马嵬驿兵变则让他如愿以偿。然而,只要再仔细探究一下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就不难看出其中存在着许多不合逻辑的地方。

从常理而言,没有一个大权在握的封建君主会心甘情愿地让出宝座。自汉代以来的太上皇,除了那些名为传位实仍独揽朝*,或名为传位实则等待时机重新上台者以外,其余的太上皇最后的结局都是比较凄惨的。更何况唐玄宗并非碌碌无能之辈,作为一个曾经带领国家开创了令全世界叹为观止的开元盛世的皇帝,怎么可能那么轻易地将皇位拱手相让呢?

《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均言玄宗在天宝十三年(年)时就已有了传位之心。但是恰恰是在这一年,他在兴庆宫接受了大臣送给他的“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的徽号,并为此颁发了全国大赦文,从中看不到一丝一毫他想禅位的迹象。虽然这一年,他也曾几次向高力士提起要将“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但是将朝廷大事委托给将相显然与传位没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李隆基、李亨父子于马嵬驿分道扬镳之后,李隆基并没有听任李亨一个人去平定叛乱,自己在成都静待佳音。相反,他于入蜀途中从容布置平叛,从未忘记自己的帝王身份。玄宗到成都后的第十四天,肃宗从灵武派出使者赴蜀,向玄宗报告即位的事情。四天后,李隆基颁布了《命皇太子即皇帝位诏》。此诏其实已无任何作用,太子早已即位,所谓“命”已是徒有虚名,只不过是为自己被迫让位留点面子。诏中,玄宗说自己尽管已是太上皇,但是肃宗在处理*国事务后必须向他奏报。此外,他还为自己保留了以“诰旨”形式处理事务的权力,并用诏令的形式使之固定化和法律化。李隆基所做的这一切的结果,不但没有让人看出他有“高枕无为”的意向,相反,使唐朝在一段时期内形成了一个由太上皇和皇帝同为*治中心的特殊的中央*治格局。

颁诏后二天,玄宗命左相韦见素、宰臣房琯等带着传国宝玉及册书到灵武,举行“传位”仪式。同一天,他命贾至写了一篇《皇帝即位册文》,让韦见素带到灵武,内中称赞肃宗有忠孝之诚,其实不过是官样文书罢了。据说贾至写好这篇册文后,玄宗读了一遍,感叹万千,说:“过去先帝(睿宗)逊位给我,册文是你父亲贾曾所写。今天我将神器大宝托付储君,又是你写册文。”贾至听后,呜咽感涕,反映出了玄宗传位的无奈和悲凉。

肃宗在灵武,得到了郭子仪等人的帮助,壮大了*力。这年九月南下扶风,举起了平叛的大旗。九月底,在顺化(今甘肃庆阳)他见到了韦见素等人。韦见素等献上传国宝及册书,但肃宗不肯受,假惺惺地说:“近来中原还没有安定,我是暂时总领百官,哪里敢乘人之危,抢夺皇位?”群臣固请,肃宗还是不许,就将皇权象征物传国宝和册书置于别殿,说就如孝子朝夕事奉父亲一样,每天昏定而晨省。至此,“传位”也就结束了。

至德二年(年)九月,唐*收复长安,在蜀郡流浪了一年多的玄宗在肃宗的迎接下回到了长安。作为太上皇,他重新回到了兴庆宫。不久,李辅国在肃宗授意下将玄宗幽禁于西内,直至最终幽愤而死。

许多人认为,尽管史书记述了众多玄宗情愿传位的资料,但从种种疑点推断玄宗禅位并非出自他的本意。他之所以会在得知肃宗灵武即位之后,马上作出反应,颁布《令肃宗即位诏》和《肃宗即位册文》,其实是一种*治手腕。因为此时李亨已得到朔方的支持,打出平叛旗号,他不得不承认这一既成的事实,况且,这样一来,他也能名正言顺地在肃宗即位后的国家*治中施加自己的影响。他们还认为,《旧唐书》和《资治通鉴》所提到的“内禅”、“传位”之事其实指的是天宝十四年(年)十二月,玄宗意欲亲征叛*而命太子监国一事,与传位于太子没有关系。

年爆发了安史之乱,此时的李亨45岁,而李隆基71岁,唐玄宗和唐肃宗同时执*。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李隆基虽然年逾古稀,但是声誉很高。李隆基年出生,公元年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变”,诛杀韦后集团。27岁的时候,李隆基就继位,50岁的李旦当上太上皇。从此掌握大唐实权44年,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其实安史之乱,从年开始,持续到年结束,三年的时间,李隆基因为失去杨贵妃,深受打击,而此时李亨乘乱继位,无异议给李隆基雪上加霜。所以打心里,李隆基很不情缘退位。

第二:李亨当时虽然是45岁,但是他当了18年的傀儡太子。李亨是王有容皇后的养子,但是王有容在年和太子李瑛生母的争宠斗争中被废,不久就去世了,而当时的李亨不过14岁。年李瑛被废后,本来寿王李瑁可以荣升太子,可不巧的是,唐玄宗迫于压力不敢立武氏为后,导致宠爱的武惠妃气死。公元年当太子,直到年,李亨遇到了机会,所以他不能放过,在宁夏称帝,其实等于谋反。但玄宗没有办法。

第三:唐玄宗虽然没有册封杨贵妃为皇后,但是她享受的待遇和皇后没有差别,唯一欠缺的是没有子嗣。从年第一次见到儿媳妇杨玉环,玄宗就智商为零。年武惠妃因儿子李瑁没顺利册封太子,抑郁而死,玄宗将杨玉环招人宫中。为了名正言顺的霸占儿媳妇杨玉环,年玄宗勒令杨玉环出家,从此玄宗就神*颠倒,20年的造子计划因为安史之乱终结。杨贵妃在兵变中香消玉殒,从他致死都不要当太上皇,可以看出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

第四:李亨如果不乘乱继位,那么极有可能出现第二个杨贵妃。所以当仁不让。因为玄宗在李亨担任太子的18年,一直在监视和打压李亨。不过在继位和平定安史之乱后,李亨虽然羽翼丰满,不过他并非正统,所以遇到玄宗不退位的情况,他只能忍着,因为爆发反而对自己不利,会导致藩王造反。此外玄宗已经70多,也活不了几年。对于李亨和李隆基,相互都妥协了。

第五:李亨是生米做成了熟饭,是庆幸的。他没有迫使父亲唐玄宗做太上皇,相比李世民要孝顺和仁义的多。而玄宗虽不愿意做太上皇,但是他内心还是认可李亨的,毕竟李亨实力强,在安史之乱中力挽狂澜,保住李唐江山。父子两相互包容理解,所以有了李唐父子同为皇帝的奇观。睿宗李亨年和玄宗李隆基同年同月去世,在位6年。而李隆基在位的时间,因为没有禅让,也算延长了6年。

他们父子同为皇帝,同年去世。不过李隆基是5月3日去世的,而李亨是5月16,相差13天。李亨51岁,李隆基77岁,大唐一个月失去了两位皇帝,当年32岁的代宗李豫继位,出生的李豫在安史之乱的时候,已经29岁,李亨继位后的第三年册封为太子。比较奇怪的是,唐朝的皇后大多没有子嗣,比如李治的王皇后,李旦的韦皇后,李隆基的王皇后,以及李亨的张皇后。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不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潮汕帮长久不衰的秘诀

千年商都的兴衰史

龙光地产的发家史

揭秘中国5大炒房黑幕

权力的罪恶与资本的罪恶

海航系的发家史

酒店明星*场与资本运作

为了你的下一代,请死守北上广!

正在发生的野蛮收购与她的发家史

房价一直降不下来的真正原因

社会崩溃前往往只有几个人才知道真相

最肮脏的发家史:靠性病起家的莆田系与美容行业内幕

香港楼市大跌时,炒房的人不仅失去了房产,还被迫承受数百万债务

投融资并购

评论美三代,点赞富一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们都想听的唐玄宗与唐肃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