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竹轩诗词园
律
诗
悼柳成栋兄
落日长河(长沙)
虽未同台唱大江,冰城雅聚我心降。
酌中频吐开怀语,别后常萦笑脸庞。
昨日飞书传噩耗,斯翁驭鹤访仙邦。
宵深泪捧遗联阅,一缕星辉照北窗。
注:去年四月中,竹韵汉诗协会哈尔滨之行,与成栋兄初识,兄赠联一幅。今日阅之,倍感怆然。
圆通山谒唐继尧墓
下雨不愁(云南)
苍台石径落残英,耳畔犹闻鼓角声。
护国功勋由史记,扩充方略任人评。
还期风正民生好,更盼官廉实业营。
滇域频遭虎蝇害,唐公可否再提兵。
小满悯农(同题步韵诗友)
萧郎
小满时临喜欲狂,风吹麦浪若云骧。
香甜享受一餐饭,劳悴耕耘几万行。
但使农夫能做主,谁甘硕鼠可偷仓?
休言苦菜已无用,下火何殊赋陟冈。
注解:1、小满三候:苦菜秀……2、《诗经》:陟彼冈兮…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衡山
*钟(江苏)
雁过此峰须折翅,祠中羽檄带秋声。
云吹寒角飞霜烈,月挂危弓嘶马惊。
十万慈颜还倚户,八千忠勇未归程。
*花指识英*处,我到衡山心末衡。
对月浅诉
武萍(山东泰安)
书香萦室月为宾,雅我妆台雅我身。
半亩诗田常得玉,一笺才絮不言贫。
庭生芝草增清气,心有莲花远俗尘。
恰似神仙君未解,西溪石畔可寻因。
进士题名碑
楚江闲鹤(武汉)
古槐夹道碧横天,森列碑林入夕烟。
科考向时驱管走,腾云此处有鹰旋。
朱衣拜命多高马,金榜题名几圣贤。
梁栋何须皆进士,笑看鸡鹤出同年。
注:此碑共计块,记载着元明清三代五万一千六百二十四名进士的姓名、籍贯以及他们的名次。现存于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南岳衡山
晓熠(澳大利亚)
三湘长卧水云连,道佛两宗肩并肩。
方广寺中存正果,*庭观上绝尘缘。
峻峰密密心犹住,宝洞深深自可眠。
蓦地风吹人警醒,玑衡抱取入青天。
遣怀
寒山(唐山)
落日溶金下古祠,登楼舒啸浩然诗。
十年旅梦云山远,一袭风霜脚力迟。
问境长从人醉后,遣怀每在月圆时。
忍看过雁孤飞尽,难把尘情诉旧知。
感时
青峰逸士(沈阳)
冷看烽火漫西东,思策何须与美同。
涨税由他随意涨,攻关嘱我用心攻。
国论实力差江海,技却浮夸类虎虫。
门敞于今犹重要,拿来莫忘是初衷。
闻柳兄成栋驾鹤仙游,文以悼之
边义(辽阳)
闻君西去泪难干,一别冰城正两年。
笔下萦纡多史策,胸中坦荡有谋篇。
激昂文字谁能主,指点江山公做先。
此赴泉台邀太白,疏狂且醉伴诗眠。
端午有思
董永峡(三门峡)
五月馨风唱楚辞,汨罗江畔美人思。
尤怀浪漫尤怀恨,不忘温情不忘痴。
一曲离骚羞*客,九歌天问蕴兰芝。
但求国泰家无贼,外族谨言谁敢欺?
忆瑞安渡口
周建煌(意大利)
渡口望悠悠,云江昼夜流。
波光摇海月,帆影入琼楼。
挥手伤离别,静心叹怅愁。
侨乡桑梓地,岁月展宏猷。
词
曲
灵宝苹果
墨脉(日本)
秦岭铸成清韵,*河滋出幽芳。秋来聘嫁点红妆,最是春情荡漾。
蕴着千般心意,赢来无数荣光。此生拥有梦悠长,但把烦忧弃忘。
注:灵宝苹果,产自河南灵宝,曾连续3年居全国苹果产业品牌价值县级市第一位。
季春有怀
南鱼北溟
立斜阳将尽,十九载、数浮沉。复眼底红残,案前杯半,白发谁禁?岑岑。此情浓淡,只东坡一阕水龙吟。春色三分何处,寄庐衡雁难寻。
青襟,怕短长吟。风入耳、怯吴音。细看来、是幅云遮月好,夜遣愁深。喑喑,起来试手,拂大弦误拨小弦琴。直到晓灯明灭,倚窗朝露相侵。来
稿
精
选
文成公主
雪轻云
长安景象渐匆匆,颠沛何堪类转蓬。
万里身携云寂寞,千行泪共雨朦胧。
朝堂属意平戎策,公主无心治世功。
边曲一支情切切,吐蕃镇日望天风。
白帝城寄怀
巫云根(四川)
逝水悲歌泣*雄,红墙黛瓦隐茏葱。
天边冷冷巴山月,城内萧萧蜀汉风。
白帝托孤心未泯,宏图寄亮寿将终。
千*徒洒英*血,先主龙兴霸业穷。
村居
若志
木篱围小院,新菜满青池。
恰恰*莺曲,翩翩彩蝶痴。
幽深花护径,清静犬迷离。
兴起吟诗去,香随脚步移。
老兵情
钟宥
最忆当年细柳营,更深放哨数星星。青春无悔铸忠诚。
白发归来还有梦,芳华逝去不图名。今朝谈笑老兵情。
知竹轩百家争鸣
主讲:王玉
编者按:
一贯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欢迎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在这里互相碰撞,和谐交流。本期我们邀请王玉先生与大家共同探讨诗词作品的风格特征。
王玉先生以前人理论为基础,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和对诗词的理解,总结出构成诗词作品的五大要素:气、韵、势、旨、辞。本文尝试用五要素对不同诗词风格进行解析,以辨其特征、明其要理。作为五要素论诗的实例,作者对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所述风格进行了辨析和说明,形成《二十四诗品新解》。
现在请大家继续欣赏王玉先生之精彩论述:
诗词作品的风格特征
——二十四诗品新解
作者/王玉(君怀璧)
7、清奇
此格求之于外,则珠光月魄,梅雪相生;求之于内,则韵旨清灵,神思丽质;求之于气势,则韵旨在先,气势在后,气随韵走,势与思同;求之于法,非清思奇句不可。
清奇大概与典雅相对。典雅循经问典、悠然华贵,清奇则擢新祛俗,清耳省心。
王维诗除冲淡之外,多见清奇。孟浩然诗:“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柳宗元诗:“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裴迪诗:“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均属此格。
苏轼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辛弃疾:《木兰花慢》“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均称此格。
李清照词清思丽韵,落笔纤秾,大概神似此格。姜夔词辞句清丽,韵旨朦胧,大概貌似此格。
杜甫说“清词丽句必为邻”虽不是指清奇风格,却也侧面指出此格所用甚广。
二十四诗品新解——清奇
珠光月魄,梅雪于亭。
神思丽质,韵旨清灵。
气随韵走,势辅其形。
擢新祛俗,亦梦亦醒。
8、绮丽
此格求之于外,则鲜艳明丽,耀华幻彩。求之于内,则辞凭旨贵,采借韵添;若空有华辞而无丽韵,定会失于浮艳。此格不重气、势。求之于法,或有锦心秀口、华才丽思方可。
纤秾或呈浓郁氤氲之致,绮丽则呈华美幻彩之状。典雅如玉质含光,绮丽却似金声流响。
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堪称此格典范。
李白《清平调》如“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峰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浓而不纤、辞淡质绮、光采照耀,典雅、绮丽并重,细读内含金光宝气,更偏绮丽。
王勃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亦可称绮丽之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稍有绮丽之风,然而下一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便转入清奇。整诗大概以纤秾、典雅、清奇为主。
至于李白诗“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所说六朝“绮丽”之风,多指“轻靡”、且貌绮韵浅的作品。如萧钢:“梦笑开娇靥,眼鬟压落花。簟纹生玉腕,香汗浸红纱”尚不足以当绮丽之格。
至于词中,辛弃疾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大概稍似。
欲辨诗风,才觉读书太少,举证不足之处,暂存略吧。
二十四诗品新解——绮丽
耀华幻彩,金石和鸣。
辞凭旨贵,采借韵生。
气多则淡,势大难成。
锦心秀口,丽思纵横。
9、超诣
此格求之于外,则境中有境,韵旨绝尘;求之于内,则神不拘形,超然物外;此格不重气、势;求之于法,或许非心境圆融通悟者不能为。
高古之格若许由洗耳,夷齐让贤;超诣之格类范蠡放舟,张良避世。一高风古意,一超脱无羁。
冲淡之格物我相融,化象于无形,着眼于一个“化”字;超诣之格超然物外,不知游神于何方,着眼于一个“出”字。
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李白“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大概可称此格。
此格词中少见。存略。
二十四诗品新解——超诣
张良出世,范蠡抽身。
超然物外,韵旨绝尘。
胸含万相,市可避秦。
若非通悟,难得其真。
10、含蓄
此格求之于外,则顾左而言右,写豹于一斑;求之于内,则意在辞侧,韵有旁出;此格不重气、势;求之于法,则如邹忌进谏,海纳冰山。
王昌龄诗:“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不写失宠宫女如何落寞、幽怨,一句玉颜不及寒鸦色,更入骨七分。朱庆馀诗:“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同趣。
王维诗:“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不问家人却问梅花,极尽含蓄之意;温庭筠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不说晨起赶路人辛苦,却不言自喻。
李商隐,千古愁怅之人,无数幽思难以述撰,故诗风多含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昏”,诗写夕阳,实指自身。其《无题》数首,更将此风推向极致。
李清照《点绛唇》“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未直写心事,却将欲走还留之心态尽付笔端;辛弃疾《丑奴儿》“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以不说为说,非经历之人不能体察;李清照《行香子》“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不说离别苦,只说时晴时雨时风,既形象又入骨。
二十四诗品新解——含蓄
烟涵潭影,海纳冰山。
含神养气,似断还连。
韵在辞侧,势起则悭。
顾左言右,写豹一斑。
11、委曲
此格求之于外,大概如山间小径,百转千回;求之于内,则辞韵曲折,一唱三叹;此格仍然不重气势;求之于法,或成于巧思妙构,诗意层递之间。
含蓄多韵在辞侧,不直说其意,而旁敲侧击,多在一个“含”字。委曲则一波三折,其意渐次、层递而来,直到末了方显全貌,多在一个“曲”字。含蓄、委曲合并,或可称之为委婉。
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利用倒叙,几乎讲了一个完整故事。曲折处一是颜色,一是歌声,看罗裙恍若风吹荷动,闻歌才确定人乘舟来。
刘皂《渡桑干》“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层层递进,一波三折。
词最讲一唱三叹。句式参差、音韵错落的特点,令词意随之浮沉折转,已去还留,欲尽不尽。
韦庄《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开始说江南好,应在江南老;后说江南景好人更好;说半天,最后还是要还乡。颠来倒去,尽是还乡无望之感慨。
此格于词中数不胜数,不再多举证。
二十四诗品新解——委曲
山间曲径,月下红颜。
一唱三叹,欲去偏还。
韵辞折转,气脉稍关。
巧思妙构,落笔潺湲。
12、豪放
此格求之于外,则大河横流,江山俯瞰,求之于内,则气势奔腾,任性不羁;此格最重气、势,纵观全篇前后必气脉通贯,势无涩滞,一气呵成;求之于法,则需轻视物我、襟怀卓荦者方可为。
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才必有用,千尽散尽还复来”堪称此格典范。
王翰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岑参诗:“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李清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雄”亦可称此格。
词中如:苏轼“大江东去”、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均属此格绝唱。李清照:“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亦近之。
二十四诗品新解——豪放
龙吟虎啸,江海横流。
势连山岳,气贯斗牛。
驰骋任性,放而不收。
襟怀卓荦,物外神游。
13、疏野
此格求之于外,或卧松眠石,路尽返车;求之于内,则气、旨参差,不循规矩、不修边幅;势于此格中退而归其次;求之于法,或许襟怀疏阔、轻我重物、不拘小节者得之。
王绩诗“对酒但知饮,逢人莫强牵。倚炉便得睡,横瓮足堪眠”;“石苔应可践,丛枝幸易攀。青溪归路直,乘月夜歌还”;王维诗“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可称此格。
辛稼轩:“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此格典范。
二十四诗品新解——疏野
松阴久卧,路尽归迟。
边幅不饰,气旨参差。
势归韵侧,辅以来时。
重物轻我,放者得之。
14、旷达
此格求之于外,则遍悉左右,通晓百岁;求之于内,则三分韵致、三分事理,另有三分通悟;此格特征多在旨,又不避气势,气势如何无妨旷达本意;求之于法,须透析物我,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十九首》“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庭坚“为公唤起*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刘禹锡:“二十馀年作逐臣,归来还见曲江春。游人莫笑白头醉,老醉花间有几人”均属此格。
杨慎《临江仙》“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朱敦儒《鹧鸪天》“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辛弃疾“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亦属此格。
注意:
词类划分中非“婉约”即“豪放”,其“豪放”所指范围过大,如疏野、旷达、劲健等风格都包罗其中。须知彼“豪放”不同于此豪放。
一篇作品或有多种风格,如苏轼《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可谓豪放、疏野、旷达三格一体。
二十四诗品新解——旷达
透析物我,不惑今生。
穷通有命,荣辱无惊。
不避气势,入理方成。
人情练达,世事洞明。
(未完待续)
编后语:
欢迎诗友们积极参与知竹轩《百家争鸣》栏目,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可在本期微刊留言处或指定邮箱投稿
Fengye
s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