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云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多多记日记贝母兰
TUhjnbcbe - 2020/10/19 19:30:00
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m.39.net/pf/a_4350710.html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根便密石秋芳草,丛倚修筠(yún)午荫凉。欲遣蘼芜(wú)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宋·苏辙《种兰》

贝母兰的中文名是:贝母兰

贝母兰的植物学分类:绿色植物亚界——轮藻总门——木贼门(有胚植物门)——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木兰纲(被子植物纲)——百合亚纲——天门冬超目——天门冬目——兰科——贝母兰属——贝母兰。

贝母兰的形态特征

贝母兰为根状茎,较坚硬、多分枝,粗4-6毫米,密被有光泽的、革质的、鳞片状鞘;假鳞茎在根状茎上相距1.5-3厘米,长圆形或卵形,长1-6厘米,粗0.5-1.7厘米,干后皱缩而有深槽,顶端生2枚叶,基部具数枚鞘;鞘为革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6厘米;叶为线状披针形、纸质,长5-17厘米,宽4-19毫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渐狭,具有不明显的短柄。

贝母兰的花葶连同幼嫩假鳞茎和叶从靠近老假鳞茎基部的根状茎上发出,长8-12厘米,下半部为鞘所包;总状花序长5-7厘米,具2-4朵花;花苞片为卵状披针形、纸质,多少为舟状,长2.5-3.5厘米,在花期不落;花梗和子房长2-2.5厘米;花为白色、较大;萼片为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4厘米,宽1-1.5厘米,先端急尖,背面多少具龙骨状突起。

贝母兰的花瓣与萼片相似,宽约9-11毫米;唇瓣为卵形,与花瓣近等长、凹陷、有3裂;侧裂片为半卵形、近全缘、直立;中裂片为宽倒卵圆形或近扁圆形,长1.2-1.5厘米,先端钝或微凹,边缘近全缘,上面有2条短而宽的纵褶片;唇盘上有5条褶片完全撕裂成流苏状毛;蕊柱稍向前倾,长2-3厘米,两侧边缘具有翅;翅自下向上渐宽,上部一侧宽约1.5毫米,顶端微凹或近截形;花期为5月。

贝母兰的产地生境

贝母兰生于林缘大岩石上,海拔-米;产于中国西藏南部(聂拉木县的樟木);尼泊尔、锡金和印度等地也有分布。

贝母兰的保护级别

贝母兰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也被收录于自年10月4日起生效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中,即需要管制交易情况以避免影响到其存续。

贝母兰的生长习性

贝母兰一般生长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杂木林阴下,或有遮阴,日照时间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空气湿度大且空气能流通的地方,有时也生于山溪边峭壁之上。

贝母兰宜种植于空气流通的环境;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15℃至30℃最宜生长;35℃以上生长不良;5℃以下的严寒会影响其生长力,这时,兰花常处于休眠状态;如气温太高加上阳光曝晒则一两天内即出现叶子灼伤或枯焦;如气温太低又没及时转移进屋里,则会出现冻伤的现象。

贝母兰是肉质根,适合采用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排水性能必须良好;应选用腐叶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松土或含铁质的土壤,pH值以5.5-6.5为宜。

贝母兰的繁殖方式

在春秋两季均可进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长健壮,假球茎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后每丛至少要保存5个连结在一起的假球茎。分株前要减少灌水,使盆土较干;分株后上盆时,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铺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至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细土,然后用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栽植。

贝母兰的栽植深度以将假球茎刚刚埋入土中力度,盆边缘留2厘米沿口,上铺翠云草或细石子,最后浇透水,置阴处10-15天,保持土壤潮湿,逐渐减少浇水,进行正常养护。

兰花的植物文化

兰花是中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尧之世就有种植兰花的传说;古人认为兰花的“香”、“花”、“叶”三美俱全,又有“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四清,是“理想之美,万化之神奇”。

最早赋予兰花具有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据东汉蔡邕《琴操》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幽兰独茂,蔚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真正的兰花文化则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种兰、爱兰、咏兰,以兰花为寄托,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后人。

后世诗人在咏兰时,也有许多的名句,比如陈子昂的“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刘克庄的“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涛”;诗人们将兰花的高洁与人格联系起来,使得兰花文化不断得以拓展和延续;兰花以高洁、清雅、幽香而著称,叶姿优美,花香幽远。

自古以来,兰花都被誉为美好事物的象征,已广泛在民间人格化了;兰花对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影响;父母以兰命名以表心,画家取兰作画以寓意,诗人咏兰赋诗以言志;兰花的形象和气质久已深入人心,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剧以“兰步”、“兰指”为优美动作,把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称为“兰章”,把真挚的友谊叫做“兰交”,把人的芳洁、美慧喻为“兰心蕙质”;又把杰出人物的去世比作“兰摧玉拆”;兰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已经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征。

贝母兰的医药用途:全草清肝明目。

本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偶遇美女朋友WahyuSetiasih从中爪哇发此植物,觉得好奇就写出来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多多记日记:蜜蜂兰

多多记日记:飞鸭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多多记日记贝母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