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周刊:改革才能反腐败
今年3月26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五次廉*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重申: 执**最大的危险就是腐败,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权的性质就可能改变,就会 人亡*息 。 在加快改革的吁求日益高涨的背景下,在中国改革的临界点上,温家宝总理的这番讲话,引起了舆论的强烈共鸣。认识到腐败是执**最大的危险,并非始自今日。中共几代领导人,对腐败危害的认识是一致的。习近平副主席近日提出 坚决把已经丧失*员资格的蜕化变质分子和腐败分子清除出* ,进一步显示,在这一事关*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上,中共反腐的决心是一以贯之的。自2003年以来,中央*府已连续召开过十次廉*工作会议。对于腐败危险性和反腐败的迫切性的认识逐年深化。自2010年开始,温家宝总理多次发出腐败将导致 人亡*息 的告诫。2010年 两会 前夕,温家宝在与友交流时说: 最重要的是民主,只有民主才不会出现人亡*息。 在同年召开的全国依法行*工作会议上,温总理表达过与今年廉*工作会议上类似的观点: 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和平建设时期,执**最大危险是腐败。 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权的性质就会改变,就会 人亡*息 ,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极为严峻的重大考验。 2011年,在国务院第四次廉*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说,奢靡浪费和形式主义也是一种腐败行为,同样 能导致人亡*息 。中央领导人一再提及 人亡*息 ,源自毛泽东和*炎培著名的 窑洞对 。1945年,针对*炎培提出的 周期律 问题,毛泽东自信地回答: 我们已找到新路,那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府,才不会人亡*息。 中共建*之前倡言民主,无疑是顺应现代*治文明潮流的正确论断;在60多年后的今天,它仍然是防止堕入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陷阱的根本保证。腐败是与权力联系在一起的。集中而又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的滋生和蔓延。反腐败,从根本上说,就是制约权力和有效地监督权力。实现这一目标,最为重要的是从制度上落实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的宪法原则,推进民主,完善法治。这已不是 让不让 的问题,而是中共的郑重承诺,是任何人也无法阻挡的时代潮流。长期以来,执**对腐败的惩治力度不可谓不大,上至成克杰、陈良宇,下至普通公务员,被绳之以法的贪官污吏为数甚巨。然而,腐败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腐败已经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在每一起群体性事件背后,几乎都能发现腐败分子的掠夺之手。有识之士无不痛心疾首,寻求突破困局之策。胡锦涛总书记年初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提出要求, 注重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长效机制。 但是,应该承认,迄今的反腐败措施,更多是就事论事,对于产生腐败的体制、机制,重视程度和改革力度还有所不足。 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固然精神可嘉,但是,如果不铲除腐败赖以滋生的体制温床,反腐败形势只会日益严峻。温家宝总理此次宣布的廉*工作六项重点,大多与如何制约**机关的权力有关。其中,针对社会呼声比较高的 官员财产公示 ,提出要 研究推进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虽然距离 向社会公示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迈进了一步。回顾在这一问题上的博弈,我们不得不说,迈出这一步是艰难的。由此可以看出,要真正做到 让人民起来监督*府 ,绝不会一蹴而就、轻而易举,它一定会遇到既得利益者的顽强抵制。战胜这种抵制,只能依靠建立在人民觉醒和支持基础上的*治体制改革。*治体制改革需仔细规划。可以采取渐进而有力的措施,在法治化、制度化的基础上,重新界定**权力,落实 让人民起来监督*府 的承诺,启动民主化改革进程。毋庸讳言,这一过程将是复杂的和充满风险的,一些人视之为畏途。但是,30余年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治上的变化,为以增量改革的方式推进*治体制改革创造了条件。以反腐败为突破口,全面启动*治体制改革的机会窗口已经打开。今年是本届*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中共十八大将在今秋召开。值此新的领导集体即将诞生的关键时刻,温总理这番峻急而恳切的讲话,不仅表明本届*府尚在为未竟的*治使命负轭前行,也可以视作本届*府的一项*治嘱托。(原载4月2日出版之《新世纪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