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言志,影像传情。沐浴着盛夏的骄阳,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近日,来自威海作家协会、威海市摄影家协会、威海市音乐家协会的十余名文艺界人士走进临港区汪疃镇,开展实地采风与交流创作,与汪疃美景来一次亲密接触,同汪疃产业展开一场深刻对话,感受“一汪碧水,万疃良田”的田野风光。
一次绿色生态呼吸之旅
“这里邻近米山水库,是一处原生态的湿地庄园……”在汪疃镇宣传委员于晓娱的一路介绍下,采风团来到了本次采风活动的第一站——威海太公缘农耕部落。
一下车,采风团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木桥、茅草、原石、黄土构成了几近原始的农耕部落,杏树、桃树上缀满了果实,园内处处飘散着瓜果香。学蒸花饽饽、参与制作卤水豆腐、探究蚕丝被最原始的加工过程……穿过吊桥,往里走,更是别有洞天。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塘一隅都是那么真实,一切都是那么原生态,来到这,心一下子就静了下来,十分期待接下来的采风之旅。”仅到第一站,酷爱旅游的威海作家协会会员谷莉莉对接下来的行程充满期待。
风景不知这边独好。乘坐着大巴车,沿着山道一路前行,采风团来到了拥有着丰富绿色生态资源的文峰生态植物园。
芦荻湖、樱花观景台、盆景园……当天,微风和煦,阳光明媚。徒步走在园中,映入眼帘的是满目的鲜花、绿树,蝴蝶、蜜蜂在花间飞舞,山环水拥、花木葳蕤、绿草如茵,大家纷纷掏出手机、相机记录下眼前的美景。
“春天的时候这里更美,尤其是樱花观景台,穿着旗袍、古装的,骑着摩托车的,都会跑过来拍照,场面相当震撼,已经成了一处‘网红打卡地’。”一边走着,植物园工作人员一边介绍道。
站在樱花观景台向远处望去,此刻虽未见满目樱花,但各种造型奇特的绿植同样令采访团震撼。“植物那种生命之美确实是让人震撼,在城市待久了,也应该多来这个‘天然氧吧’呼吸一下大自然的气息。”初次来到植物园,威海市音乐家协会会员宋雨情感受颇深。
据悉,文峰生态植物园是集休闲(康养)旅游、科普教育、植物汇集、生态产业于一体的“威海陆地生态新地标”,现已收集保存植物种类余种,余万株,面积已达1万余亩。
当天,在植物园内,采风团还看到了满载游客的临港区旅游公交2号线。
大风车葡萄、神山葡萄、鹏源谷家庭农场、鸿树林樱桃、祝家英村、文峰生态植物园……今年,借着临港区刚刚开通的两条公交旅游专线,汪疃镇各处旅游景点被串珠成链,以绿色采摘、现代农耕、养生休闲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线路逐渐成型,将进一步吸引游客来此,把汪疃镇乡村旅游品牌擦得更亮。
“徜徉在汪疃的的山山水水中,既呼吸到森呼吸的别样精致,又感受到千里美景的别样风光,更看到汪疃文旅产业蓄势待发的勃勃生机,让我们看到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原所强有感而发。
一次特色产业的观摩之旅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基。说起临港区汪疃乡村产业振兴,农业“龙头企业”山东樱聚缘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自然不得不提。
当大巴车刚一驶进威海樱聚瓦苗木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王仙林就迎了上来,自报家门:“我们樱聚瓦是樱聚缘公司与法国达力瓦公司合资的一个苗木繁育企业,大家刚才路过的那成片成片的小绿苗就是我们培育的新型苹果苗木。”
跟随王仙林,采风团走进樱聚瓦的苗木展示区,工人们正在为苗木打药施肥,“大家都知道,普通的果树,从种下到结果一般需要四年时间,经过嫁接改良后,我们的苗木能达到‘当年见花、次年结果、三年丰产’的水平。”指着这一棵棵小绿苗,王仙林介绍道,“普通的苹果苗市场价大概在5块到10块不等,经过我们改良后,一棵能卖到39块钱。”
“当年种下,来年春天就结果了,以前种一亩地也没挣几个钱,现在一棵苗就能卖上近40块钱,现在这农业技术确实是不错。”王仙林介绍道。
一产苗木培育,二产果汁加工,三产科研、观光……樱聚缘三产融合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也让采访团成员们感叹现代科技农业的博大精深。
据悉,作为农业大镇,汪疃镇始终坚持走农产品高附加值、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之路,深耕现代苹果、樱桃、葡萄等特色农业,以“全产业链”式新发展业态助力乡村振兴提质。
一次美丽乡村的“召唤”之旅
采风团还前往祝家英村、石家泊村、后白鹿村等村落,深入田间地头、村街小巷共同感受乡村美丽嬗变。
走进祝家英村,道路两旁是洁白的文化长廊,村路尽头是湛蓝的天空,乡村记忆馆门上一把古朴的铜锁,锁住了儿时的记忆,转角处,一座祝氏祠堂静静伫立着。不出一年的光景,这个小村落摇身一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文化村”。
“我祝氏,系出黄帝,生姬水而都涿州……”站在祝氏祠堂内,荣成市作家协会会员黄翠云吟诵着祝氏源流,深感历史之厚重,“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去‘铸魂’,将村史、祖训、家训记录在祠堂里,传承延续了家风家训,也让优秀的乡贤文化影响这一方百姓。”
在后白鹿村,放眼乡间田园,满目皆是缤纷美景,处处展现着乡村原汁原味的风情和韵味,白鹿传说更是沉淀着浓浓的乡愁;在石家泊村,昔日臭气熏天、蚊蝇乱飞的“轮胎村”不复存在,以“泊”为主题的水系村落逐渐成型……一个个古色古香、各具特色的小村庄让采风团流连忘返。
“每年我都会过来拍几张照片,也见证了这个村一步步从脏乱差变成现在的‘观光村’,现在的农村真是变了样。”作为土生土长的汪疃人,威海摄影家协会会员于忠卫对这一切的变化颇有发言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汪疃的乡村,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道路直通百姓家门口,一个个惠民项目落地生根,一处处产业生产基地拔地而起。政策的触角,不仅浸润着城市群众生活,更延伸到了乡村的角角落落,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农村画卷正在汪疃徐徐展开。
“无论是这里质朴淳厚的乡风民风,还是已经做成规模的全链条产业,都给我提供了很多灵感,深挖下去,汪疃,真是大有文章可做。”一天的采风匆匆结束,在下午召开的座谈会上,于进水依依不舍,感触良多:“回去后,我将认真梳理此次采风的收获,客观、全面地把汪疃镇乡村振兴成效成果、经验以及可喜的变化凝结成文字,让大家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汪疃、了解汪疃,也希望能为汪疃镇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帮助人们留住最浓乡愁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Hi威海客户端记者杨妍通讯员于晓娱汪疃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