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四大发明是让所有中国人都感到骄傲的一件事情,其实中国除了四大发明之外,还有一样重要的贡献,也是所有人都不容忽视的,那就是瓷器。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四件事就是衣食住行,容器在人类的早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人类的早期,基本上所有的文明都发明了陶器,所有人类都学会了用陶土来制造容器,可是虽然陶器在非常大的程度上解决了容器匮乏的问题,但是它的缺点也非常的明显:比如陶器不防水,而且非常容易破碎,对火的耐受力也非常的差,很笨重等等。但是不使用陶器,使用金属器皿的话,价格又太过昂贵,并不能普及到所有人的手中。人类迫切的需要廉价而且非常方便的容器,最终是中国解决了这个问题,中国发明了瓷器。
陶器所有的事情的发生既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瓷器被中国发明也有非常大的偶然因素。因为烧制瓷器有三个重要的前提:高岭土,炉温,和上釉的技术。这三个前提都凑齐,才有可能烧制出瓷器,而在古代只有中国有这个能力,这就是偶然中的必然。
发明瓷器的三个前提条件
全世界的文明或前或后的都发明了陶器,但是,用烧陶的粘土是烧不出来瓷器的。你想要烧制瓷器的话,需要非常特殊的粘土高岭土,所以高岭土也被称之为瓷土。中国在商朝的时候就开始使有使用高岭土的记载,当时的人就开始用高岭土烧制白陶。但是只有高岭土一个前提还不够,当时商朝的文明程度不足,炉子的温度没有达标,所以只能烧出陶器而没有烧出瓷器。
而且烧制瓷器还必须满足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上釉的技术。上釉这项技术其实也不是中国人发明的,最早是美索不达米亚的古巴比伦人发明的这项技术。但是由于上釉不均匀不能保证容器的密封性,所以当地人并没有更深刻地使用这项技术,而是用它来生产建筑材料,而不是用到容器烧制方面。后来这项技术后来还流传到了古埃及,但是古埃及也没有重视这项技术,也是仅仅用来装饰使用,现在我们都知道的黄金面具,就是使用了釉面装饰在黄金上。
高岭土《清史》记载:“英继其后,任事最久,讲求陶法,於泥土、釉料、坯胎、火候,具有心得。”
满足了土和拥有了上釉的技术,这当然还是不够的,想要烧出陶器还需要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那就是你需要能把炉温提升到℃以上,相当于冶铁的温度。所以如果你的文明没有发展到铁器时代,你是烧不出来陶器的。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商朝虽然是出了名的,青铜时代炉温是没有达到这个温度的,所以中国的商朝不可能烧出瓷器。
而且你想烧制一样东西,不可缺少的一项资源,那就是燃料。烧制瓷器的时间非常的长,而且规模普遍都比较大,没有充足的燃料你是不可能支持这个产业发展的。世界上高岭土分布最多的地区不是中国,而是美洲,但是美洲由于文明发展程度较低,就算到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时候,他们连青铜时代都没有进入,所以,美洲没有先生产出瓷器。
青花瓷《清史稿》记载:“奉敕编陶冶图,为图二十:曰采石制泥,曰淘炼泥土,曰炼灰配釉,曰制造匣钵,曰圆器修模,曰圆器拉坯,曰琢器做坯,曰采取青料,曰炼选青料,曰印坯乳料,曰圆器青花,曰制画琢器,曰蘸釉吹釉,曰钅旋坯挖足,曰成坯入窑,曰烧坯开窑,曰圆琢洋采,曰明炉暗炉,曰束草装桶,曰祀神酬原。”
将炉温第一个提升到℃的地区也不是中国,而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但是那个地方缺少充足的燃料。而且也没有烧制瓷器所需要的高岭土,所以他们也没有生产出这个瓷器,只有中国凑足了这三个必要条件才烧出了瓷器这个神奇的东西。
中国是怎么发明陶器的?
中国拥有了高岭土和充足的炉温,还有足够的燃料,而且中国的上釉技术也不是西方流传到中国的,而是中国的手工匠人独立发明的,发明也是源于偶然和必然,而上釉的技术发明的过程也是因为一个意外。到了西汉的时候,中国已经普遍开始使用铁器了,那就说明当时火炉的温度已经可以达到度以上,到了东汉末年,也就是三国那段时候,中国的陶器烧制温度已经普遍达到了这个水平,在这样的基础下,奇迹就这样发生了。
可能是在某一次的烧陶器的过程中,充足的燃料让火焰将温度提高到了℃以上,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个意外,烧窑的炉灰落到了陶器的表面和高岭土发生了化学反应,在高岭土陶器的表面形成了一层釉面,后来这种巧合被中国的匠人钻研成了一种技术,被称为自然上釉法。
草木灰上釉《宋史》记载:“凡大食、古逻、阇婆、占城、勃泥、麻逸、三佛斋诸蕃并通货易,以金银、缗钱、铅锡、杂色帛、瓷器,市香药、犀象、珊瑚、琥珀、珠琲、镔铁、PZ皮、玳瑁、玛瑙、车渠、水精、蕃布、乌樠、苏木等物。”
但是自然上釉法烧出来的瓷器其实很不美观,靠这种方法得到彩陶的成品率也是非常的低。但是有需求,就有供给,中国人最不缺少的就是钻研的精神。他们很快就找到了形成釉面的原因,那就是草木灰溅到了高岭土的陶器表面。
那既然草木灰能让表面上釉,那为什么不自己主动的把陶器浸泡在有草木灰的泥浆当中呢?历史上虽然没有记载是那一位陶工先想到的这个好方法的,但是最终的结果是中国人发明了一项由人能够控制的上釉技术,草木灰上釉法,这就为中国瓷器的诞生打下了坚定不移的基础。
古代陶器生产流程《明史稿》记载:“食无匕箸,有瓷器。以葡萄酿酒。交易用钱,大小三等,不禁私铸。惟输税于酋长,用印记,无印者禁不用。”
时间慢慢流逝,从东汉末年到了隋唐,中国人烧制陶器的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当有能力把炉温提高到多摄氏度的时候,奇迹就再次出现在了中国人手上。高岭土的内部分子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原本一粒一粒的粘土颗粒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种类似于结晶的结构,冷却下来之后就形成了瓷器。
西方人为什么没有烧制出瓷器
虽然西方很难聚集起烧制出瓷器的几个关键要素,但是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再微小的巧合在时间的长河中都会被无限的放大,那为什么西方直到18世纪都没有烧制出瓷器这种东西呢?那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把解决方案放到瓷器身上,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玻璃的烧制上面。
玻璃的发明和上釉技术都是由美索不达米亚的古巴比伦工匠发明的,不过最初的技术可能是来源于在沙漠里来回穿梭的商人,因为沙漠的温度,是比较高的。这些商人就发现,如果把沙子和苏打结合在一起加热到多度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半透明的糊状的物体,等到这些物体冷却下来就能在物体表面形成一层光滑的东西,那就是玻璃。
几乎在同时古埃及的工匠也发明了类似的物质,不过发明作为装饰的玻璃和把它烧成精美的容器还是两件事情。在玻璃被发明之后,他们并没有掌握用玻璃制造容器的这个技巧,而是把它们做成了小珠子当做装饰用。
古代琉璃侍女像《北史》记载:“稠锦成,逾所献者,上甚悦。时中国久绝琉璃作,匠人无敢措意,稠以绿瓷为之,与真不异。”
一直到了公元前年,古巴比伦的工匠采用玻璃做出了第一个容器。这个工艺被发明之后很快就传遍了古埃及和古希腊地区。其实当时中国也拥有了制造玻璃的工艺,但是因为瓷器的出现,玻璃就只能在中国舞台上退居二线了。
到了公元前一世纪,聪明的叙利亚人又发明了吹制玻璃的技术,而且迅速在罗马普及开来,很快聪明的罗马人又发现了快速批量生产玻璃容器的方法,这对玻璃产业的形成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到了公元前一世纪,罗马人又发明了玻璃的窗户,就这样玻璃和玻璃制品成了欧洲人必不可少的生活物品。
评价
如果我们一定要把制造玻璃的技术和制造陶瓷的技术,进行一个对比的话,制造陶瓷的技术难度比较高。玻璃是属于青铜时代文明就能生产出来的物品,无论是对温度的要求还是对燃料的需求都比瓷器简单许多。在古代的时候只有在中国一个这样整体文明程度都非常高,而且能源非常丰富的地方才有可能大量的生产瓷器,而玻璃几乎每一个早期文明都或多或少的出现过。
中国瓷器每一个事件的发明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是一个偶然,但是这个偶然中也藏着一些必然。因为无论是再小的可能性,在时间的长河中,都会被无限的放大。中国因为独特的地理优势而走上了发展瓷器的这条道路。西方则是因为有了更适合他们的玻璃,才放弃了对于瓷器的需求。如果西方人没有发现玻璃的话,那我认为他们发明瓷器也是迟早的事情。
就算是马云,如果你让他现在回到年创业的那个时候,他在创立一个阿里巴巴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但是,如果换一个人,去的话,他可能连微乎其微的机会都没有,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我们需要做的那就是接受这个世界的真相,然后改变自己。
我们需要自己从心底里就明白,成功不是你认认真真去考试,答对每一道题就会给你一个分,就会给你发奖学金,那是不可能的。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有着运气的因素,但是如果你没有答对题目的能力,没有这个必然性的话,就算机会到了你面前,你也不可能抓的住。
参考文献:《清史》《明史》《北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