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德胜街道坚持党建引领
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摆在首位
立足民需、紧扣民心
把件件小事都当作普惠暖民的大事来办
真正做到
将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创新模式老小区旧貌换新颜
双旗杆东里小区建成于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多年来处于物业失管状态,小区改造迫在眉睫。但如何让居民诉求得到满足,让产权单位负起责任,让物业真正敢担当、能实干,依然是摆在眼前的难题。
首次业主大会
年,小区成立了业委会。去年8月18日,由业主投票、业委会选聘的首开天岳恒物业公司正式进驻双旗杆东里小区,成为本市“非经”小区中由业委会选聘物业“管家”的首例。
业委会名单公示
站在刚翻新的小区广场上,社区党委书记李国强不禁感叹:
李国强
因为小区设施老化,院里又没有下水,咱们站的这个地方,原先一下雨就全是积水。那边,原来是一排齐腰高的杂草。更别提这用了小50年的旧管道,居民家中时不时就堵住了。
双旗杆东里小区物业服务
为筹措老旧小区改造资金,社区党委在前期摸底调查,分析居民意愿的基础上,挨家挨户向居民做工作,阐释老旧小区改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让居民意识到老旧小区改造人人有责、人人受益、共治共享,最终通过了“政府+产权单位+居民”共同出资的改造方案。如今,小院儿干净整洁,停车有序,居民家里管道通了,心情也更加舒畅了。
双旗杆东里小区物业服务
谈起工作经验,李国强认真地说:“群众基础是干成一切事情的关键。最开始让居民出资的时候,他们也犹豫。但居民在常年和社区的沟通交往中,知道政府做事都是为了他们好,他们信任你,自然愿意跟着你一起干。我在这个社区干了将近20年,对我来说社区居民的笑容比什么都重要。”
力克难题老楼换上新设备
前不久,马甸社区一栋拥有30多年楼龄、涉及5家产权单位的地上20层居民楼终于成功换梯。
原来的两部电梯多年来大修小修不断。而之所以迟迟解决不了问题,主要有“三难”:原产权单位负责难;公共维修基金查询难;产权单位资金到位难。
再难都不能让居民生活困难。街道列清单,明任务,为多产权居民楼“换梯”“找方子”。针对产权单位不愿负责的问题,街道咨询了专业律师,依据相关规定,耐心与各产权单位反复沟通,达成维修共识。
由于央企产权单位的公共维修资金只能由本单位申请查询,属地街道无法接触,许多老楼换新的工作都是止步于此。街道工委、街道安委会和社区党委先后向各央企产权单位党委发函,与各方举行了多次协调会。楼内的3家央企产权单位也开始积极行动,自查公共维修基金情况。得知各家产权单位出资流程、出资时间无法统一后,街道立刻决定启动街道应急资金,先行垫付更换电梯的资金。三道难题终于成功解决,居民换上了新电梯。
70多岁的金阿姨高兴地表示:“换了电梯之后,我们住高层的老年人终于可以随时下楼晒太阳,孩子们也可以随时出来玩耍。再也不用担惊受怕地过日子、辛辛苦苦爬楼梯了。我们能感受到党和政府是在真心实意为我们老百姓做实事儿。”
主动作为居民休闲有了新去处
近日,双旗杆胡同南端的一处城市口袋公园成了附近居民纳凉的新去处。
这是街道和社区将原本闲置的公共空间,通过更新提升成了“小而美”的口袋公园,满足了居民游戏漫步、健身锻炼等众多需求。
居民李阿姨
这块是两区交界的地方,原来全都堆着枯枝烂叶,杂物废品。哪儿像现在,环境这么好。
闲置空间整治前
整治后变身口袋公园
胡同环境脏乱差、绿化没有专人修理,这些问题,街道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在实地走访中,默默记在了心里,不等居民反映,就做好了计划。
社区多次召开党建协调会和居民代表会,征求居民意见,提出改造方案。最终,打造了口袋公园,见缝插绿、留白增绿,提升居民居住环境品质。
今年6月28日,公园升级改造完工。原本荒凉的空地摇身一变,成为时尚的口袋公园。正值夏日,月季火红摇曳,沙地柏青翠欲滴,丹麦草遍布其中,送来清爽。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德胜街道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服务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发挥街道专班、社区党委、产权单位、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物管会)、业主等多方力量,变政府“独唱”为多声“合唱”,有针对性地化解矛盾、满足需求、解决问题。截至目前,街道共推动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个物业管理范围全部实现“三率”%,33个成立业委会;率先完成了居民液化气安全隐患“新三改”项目,新增社区养老驿站1处,可回收物中转站1处,标准化菜店1处、健身场地2处……
生活环境不断提升
居民笑容多了,心里暖了
“主人翁”意识强了
……
接下来
街道计划将成功的治理模式和经验
进行推广延伸
为更多居民带去美好生活
文字:杜颖
图片:德胜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