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云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柏浪涛反对将内卷泛化,不要总躺平
TUhjnbcbe - 2024/12/26 14:57:00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 http://www.weidumeiye.com/m/

本文是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柏浪涛教授的往年毕业致辞,感谢分享。“内卷”仍是这几年的热词,一起看看柏老师的看法吧。

亲爱的各位同学、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

大家好!首先祝贺各位同学顺利毕业!

这学期,我给学生布置作业,是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字数不少于字。有位同学写了内容翔实的字。我正要表扬这位同学时,后排有位男生喊到:“老师,这是内卷!以后要规定字数的上限,不防止内卷,我就躺平!”

内卷这个词,我是在十几年前黄宗智教授的论文里看到。未曾想,现在已经变成流行语。有同学跟我抱怨说,有一天他刚起床,他的室友躺在床上,揉着没睡醒的眼睛说:“你起来那么早,想当卷王啊!”

内卷是指不会创造价值的竞争。现在被泛指一切激烈的竞争。面对这种激烈的竞争,许多人选择躺平,也就是选择放弃。这反映出深深地疲惫感和无力感。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首先,我反对将内卷泛化,作为自己慵懒的借口。人家起床早一点,就说人家想当卷王。这是不行的。勤奋这个品质,必须保持。有些同学自己懒习惯了,稍微勤奋一下,就觉得自己是在拼命,把自己感动的要死,赶紧发个朋友圈。

其次,现代人越来越感到疲惫和无力,主要原因之一是现代化的陷阱。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按照市场经济理论,竞争可以促进科技进步,例如,手机行业越竞争,越有利于消费者。但是,人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消费者,另一方面是生产者。激烈竞争有利于消费者,但可苦了生产者。互联网大厂的就是写照。

第二,信息技术越发达,个人空间越被挤压。例如,带着手机上自习,纯净的学习状态很难维持。而且,工作学习与放松休息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被打破。有一天夜里十点半,我已经躺下,钱叶六老师打电话给我,问我学术论坛的事情办得怎么样。领导都这么拼命,我哪敢选择躺平。

这种现代化的陷阱导致人们越来越感到疲惫无力。那我们该怎么办?我的看法是,编织好自己的意义之网。马克斯?韦伯说:“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首先,意义与价值有所不同。比如说,外卖小哥,他们的工作具有社会价值。但他们可能认为,干这种工作,人生没有什么意义。不难发现,价值是由外界因素赋予的,而意义是由自我观念赋予的。我们的痛苦根源在于价值与意义的割裂。如何寻求价值与意义的统一,我有几点体会:

第一,创造价值在前,寻找意义在后。如果不给社会创造价值,单纯的寻找人生意义,容易陷入虚无主义。我上大学时,喜欢法哲学,不太喜欢民法、刑法,觉得民法、刑法讨论的问题都太细碎。后来发现,我习惯于说一些漂亮的废话,却没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法学院的培养理念是,有情怀,识时务,讲方法。这种理念非常注重实践能力。

第二,意义之网决定了内心幸福。你作为一名律师,代理一个很简单的案件,却赚了一大笔钱,你会很开心,但你不一定感到很幸福。钱老师昨晚告诉我,在某个冤案中,他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当事人伸张了正义,虽然没赚钱,但感到很幸福。感到幸福,是因为这件事情符合钱老师的意义观念。创造价值,让人快乐。富有意义,让人幸福。

第三,意义之网应当编织得越复杂越好。这样,你的意义触角就会越丰富,你的意义空间就会越大。你如果认为人生只有考研这一条路,那么你容易将自己逼入死胡同。你如果认为只有当公务员最适合你,那也容易让自己陷入困境。查理?芒格说过,你手里如果只拿一个锤子,那么你的眼里只有钉子。你如果不断开拓自己的意义空间,保持意义的多样性,你的人生道路就会越走越宽。

最后,如何开拓自己的意义空间?其中一个途径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比如说,你写一篇案例分析报告,你埋怨,原本写一千字就能拿到高分,现在大家都写两千字,搞得自己必须写到三千字,才能拿到高分。这种内卷导致你很疲惫。之所以感到疲惫,是因为你的驱动力是功利主义,衡量付出与回报比。由于付出与回报比越来越低,所以你干着没劲,又不能不干,所以心累。如果你的驱动力变成本体主义,也就是发现写案例分析报告本身的美,比如逻辑之美、体系之美、语言之美等,那么这个写作过程就是一个享受创作的过程。

我唠叨这么多,无非就是想让大家尽快缓解疲惫感,不要总躺平。我儿子上幼儿园,身边许多小朋友都报了兴趣班,他贪玩,不愿意去,我也不强求。过了半年,他看到身边小朋友忙忙碌碌,有一天他主动来到我身边,对我说:“爸爸,咱一直这样下去,可能不行吧?”你看,这么小的孩子,都觉得不能一直躺平。所以,大家应该编织好自己的意义之网,振作起来!

今天大家就要离开母校了。母校对你意味着什么?在我看来,母校就是,在校时你对她有诸多不满,毕业时也偶尔埋怨,但若干年后,你对她只剩下深深的眷恋!

祝大家前程似锦!谢谢大家。

一本刑法名师心传,一方刑法解题宝剑,一部刑法说理新典

《如何解答刑法题》

周光权/主编柏浪涛杨绪峰/副主编

周光权、柏浪涛等7位刑法专家精解51个典型性真实刑法案例,呈现近个刑法问题交会点,提炼近条刑法判断规则;瞄准“学习中的重点题+法考中的主观题+实务中的疑难题”,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传授刑法学习之道。本书对于法学本科生、研究生和刑事实务工作者完整理解犯罪论体系,系统训练刑法思考方法,在刑法学习中牢固掌握重点内容,在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准确解答刑法主观题,以及在司法实践中针对疑难案例尽可能无遗漏地、系统地检验客观和主观的犯罪构成要件要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查看完整版本: 柏浪涛反对将内卷泛化,不要总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