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云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文学金阁寺的独特美学观以及三岛由
TUhjnbcbe - 2024/8/19 16:24:00
儿童白癜风的饮食症状是怎样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a/261764/

爱欲,死亡与生存系列1-----文学作品:《金阁寺》

金阁与人的存在便是如此语法成为泾渭分明的对比:

人之形象容易毁灭,却浮现出永生的幻影;

金阁之美固定不变,却渗透出毁灭的可能。------------------《金阁寺》三岛由纪夫

如何算绝对唯美的存在?

如何让“我”得以解脱?

我想这是通篇带给我的两种感受,当大段晦涩但同时充满诗的氛围的,让人痛苦,留恋,甚至癫狂的文字从三岛笔下流出时,也带领着我重又思考了这一问题。

书籍不晓得被我读过了几遍,诚然,关于这本书本身的评价也不计其数,但是,呵呵,仍然要说,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性。

作者笔下的沟口是一个口吃的少年,在昭和年代作为一个看寺庙的衣钵传人的形象而呈现,终日迷恋金阁寺的唯美与永恒性,恰逢年少十分,在爱欲萌生与世界观初建之时,面对女人的温热而雪白的肉体,面对柏木的“畸形”的哲学思想,面对父亲的死,面对有为子的略带悲剧的一生的命运时,以及面对唯一的挚友鹤川的死,在不自觉的沉沦之中之时-----作为悲剧的,作为爱欲的,更大的,更加永恒的存在----金阁,竖立在他与他的幻象中,同时也带给他更多的关于唯美,存在,毁灭,永恒之间的纠葛。令他越发的糜烂,病态,在一次次的幻象与清醒之间,沟口与金阁之间的关系变的更加极端,在看到作为寺庙住持的老师与妓女嫖娼的画面之后,沟口开始连夜潜逃,逃离令他感到作呕的一切,终于由良偏远的日本海滩上,他萌生了烧掉金阁-----阻碍在幻想与清醒之间的,令他无法彻底颓废下去的绝对的“美”的化身,阴郁天空仿佛也昭示着这一结局的到来。

“我越想越觉得快活,现在围绕着我,尽在眼前的世界不久就要末日来临,我将这一行将存在金阁的世界推向不存在金阁的世界,世界的意义将无疑为之一变。”

终于,昭和25年七月一日,沟口小心翼翼的带着火柴和全部家当,抱着必死的决心,让金阁付之一炬。

改编自《金阁寺》的电影《炎上》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仍然要佩服三岛细腻的文字,不知道为何,读的时候总会想起郁达夫,那个同样充满才华令人感伤的男人,但是,我同时知道与我而言,二者的相似性也仅仅在于同样描写的是日本,同样动荡的年代,以及主人公多少带有一些的毁灭与颓废的倾向。我想,可能是对于我而言要更甚,那便是对极端的爱,唯美的死,以及对毁灭与悲剧的审美偏好。我仍怀揣的疑问去进行更多的三岛的作品的阅读,同时内心深处也开始对那段不堪回首,略带传奇色彩的真实历史抱有好奇:

年7月2日凌晨,京都市消防队收到火警,称鹿苑寺(金阁寺别称)起火。等到消防队到了鹿苑寺的时候舍利殿已经燃起熊熊大火,消防队员不得靠近。这起纵火事件中并没有人员伤亡,但是舍利殿被全部烧毁,创建者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木像,观音菩萨像和如来佛像以及众多佛教经书被焚毁。

经过事后调查,发现鹿苑寺的见习僧人林承贤在纵火事件后失踪。后来警方在寺院后面的左大文字山发现林承贤已经切腹,蹲坐在地上。经过抢救,林承贤捡回一条性命。

文学与现实就是如此不可分割!

从这个意义上说,《金阁寺》的选材可以被理解为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但大段抒情性的与哲思性的文字本身又可以被作为浪漫主义去看待,并且其中所凸显的极致与近乎偏执的审美倾向也带给我如梦似幻,亦真亦假的阅读感受。从文学的角度而言,沟口形象的特殊性以及通篇故事中作为主要基调出现的看似永恒,实则意指不同意义的金阁,与我而言,自然对这种独特的,充满伤痕,带有一丝悲剧性的美学观感兴趣,以至于由此生发超越书籍《金阁寺》这一部本身去回顾三岛的一生,固然于视角的特殊性而言,不高明,也不算另辟歧境。

三岛写真集的一张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三岛由纪夫,原名叫平岗公威,年出生在日本东京,他毕业于东京大学,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记者、电影演员等多重身份的人物。作为二战后日本国内的文学大师之一,三岛由纪夫不仅在日本文坛上拥有高度的声誉,在西方同样也得到了极高的评价,他甚至被人称为是“日本的海明威”。

三岛由纪夫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中,他的祖父出生于农村,属于失去土地的最下层人,之后考入了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走上了政坛,才因此娶上了贵族家庭的女儿。

年,12岁的三岛与祖母同居,自幼他便对祖母产生了别样的情感,13岁因文采出众而被学校文艺部的长辈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学金阁寺的独特美学观以及三岛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