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醉月诗苑
6.1绝句字数恰等于律诗的一半:律诗八句,绝句只有四句。这样,五言绝句共是二十个字,七言绝句共是二十八个宇。例如: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6.2“绝句”的意义,不象“律诗”的意义那样易于索解。关于绝句的起源,也有各种不同的看法。譬如《岘佣说诗》以为:绝句,盖截律诗之半:或截首尾两联,或截前半首,或截中二联而成(《带经堂诗话》有类似的说法)。这是说“绝”者“截”也,所以“绝句”又称为“截句”,它是产生在律诗之后的。但是《声调四谱》却说:绝句之名,唐以前即有之。徐东海撰《玉台新咏》,别为一卷,实古诗之支派也。至唐而法律愈严,不惟与律体异,即与古体亦不同。或称“截句”,或称“断句”,(按,或又称短句)。世多谓分律诗之半即为绝句,非也。盖律由绝而增,非绝由律而减也。绝句云者:单句为句,句不能成诗;双句为联,联则生对;双联为韵,韵则生黏;句法平仄各不相重,无论律古,黏对联韵必四句而后备,故谓之“绝”。由此递增,虽至百韵可也;而断无可减之理。这是说减至无可再减就叫做“绝句”,它是产生在律诗之前的。我们对于这相反的两说,都不完全赞同;但是我们倾向于采用前一说。现在先依照“分律诗之半即为绝句”这种说法,把绝句分析一番,然后说明我们所持的理由。6.3关于《岘佣说诗》的话,我们想加上“或截后半首”一句,因为那也是实际上有的,这样,我们可以把绝句分为四类:(一)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的;(二)截取律诗的后半首的;(三)截取律诗的前半首的;(四)截取律诗的中两联的。第一类的绝句最为常见:律诗的首两联都可以不用对仗,而绝句正是不用对仗者居多,尤其是七绝。第二、第四两类次之,第三类最少。此外,为什么不可以截取第一、第三两联,或第二、第四两联呢?这些本来也是可能的;但是,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律而论,这样就会失粘。除非不顾失粘,才可以这样做;原则上这是应该避免的。现在分别举例如下:6.4(一)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而成的(全首不用对仗)。(甲)五绝山中寄诸弟妹王维山中多法侣,禅咏自为群。城郭遥相望,唯应见白云。武陵田太守席送司马卢溪王昌龄诸侯分楚郡,饮饯五溪春。山水清晖远,俱怜一逐臣。(乙)七绝新息道中作刘长卿萧条独向汝南行,客路多逢汉骑营。古木苍苍离难后,几家同住一孤城!*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从*行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听张立本女吟高适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注意:这一类以七绝较多;因为五绝首句以不入韵为正例(见下课),而其首联又是以用对仗为较常见。6.5(二)截取律诗的后半首而成的(首联用对仗)。(甲)五绝南行别弟韦承庆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未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逢雪夜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乙)七绝访韩司空不遇李嘉佑图画风流似长康,文词体格效陈王。蓬莱对去归常晚,丛竹闲飞满夕阳。旧房白居易远壁秋声虫络丝,入檐新影月低眉。床帷半故帘旌断,仍是初寒欲夜时。
注意:这一类以五绝较多,因为七绝首句以入韵为正例(见下文),而首联又是以不用对仗为正例的。6.6(三)截取律诗前半首而成的(末联用对仗)。(甲)五绝九日龙山饮李白九日龙山饮,*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客儿亭(宋)郭祥正翻经人已去,谁为立幽亭?一望野云白,半藏山骨青。(乙)七绝南园(其八)李贺春水初生乳燕飞,*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钓矶。注意:这一类五绝和七绝都颇为罕见。6.7(四)截取律诗的中两联而成的(全首用对仗)。(甲)五绝封丘作高适州县才难适,云山道欲穷。揣摩惭黠吏,栖隐谢愚公。绝句二首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化子岗王维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稀。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乙)七绝登楼寄王卿韦应物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喜闻盗贼番寇总退杜甫萧关陇水入官*,青海*河卷塞云。北极转愁龙虎气,西戎休纵犬羊群。注意:在这一类中,五绝颇为常见,其数量差不多和第二类的五绝相等;七绝较少见。有些七绝属于这一类的,首句便不入韵。6.8五绝的首句也像五律的首句一样,以不入韵为正例,所以较宜于对仗,而第二类和第四类的五绝比七绝较多(因为这两类的首联是用对仗的)。本课上面所举的五绝,都是正例;这里我们试举两例首句入韵的变例来看看: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观放白鹰李白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6.9七绝的首句也像七律首句一样,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不过,七绝的变例比五绝的变例较多。这因为绝句虽不一定要用对仗,但当其用对仗的时候,总喜欢用于首联(第二、第四类);若首句入韵,则为韵所拘,对仗不容易,所以大家倾向于不使首句入韵。例如: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叹白发王维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蓝桥驿见元九诗白居易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袁江口忆王司劝李嘉佑京华不啻三千里,客泪如今一万双。若个最为相忆处,青枫*竹入袁江。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以上属第二类。)漫成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灵云池送从弟王维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自叹鶺鴒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宣城见杜鹃花李白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吧。(以上属第四类。)偶然也有不因对仗,而首句亦不入韵者,但比较地少得多了。例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樱桃张佑石榴未坼梅犹小,爱此山花四五株。斜日庭前风袅袅,碧油千片漏红珠。6.10现在我们回到刚才保留下来的问题:到底绝句先于律诗呢,还是后于律诗呢?解决了这先后问题,“绝”字的意义也就容易决定了。依我们的意见,绝句应该分为古体绝句和近体绝句两种。(一)古体绝句产生在律诗之前,有平韵,有仄韵(仄韵也许比较多些),句中的平仄不受律诗平仄规律的限制。(二)近体绝句产生与律诗之后,在原则上只用平韵(仄韵罕见),句中的平仄受律诗平仄规律的限制。由此看来,古体绝句只是最简短的古诗;唐以后的诗人按照古体所作的绝句,可以分为短篇的“古风”,亦称“古意”。依孙楷第先生的说法,绝句最初只是乐府的一解。一篇乐府有若干解,现在只取一解,所谓之绝句(《学原》第一卷四期)。至于近体绝句,则虽然受了律诗的影响,故勿论“绝”字的原意是否“截取半首”的意思,至少唐以后的诗人有这样的一个感觉。6.11实际上,近体诗和古体诗的界限是相当清楚的;但若不认清近体诗的主要条件,就把那界限泯没了。这主要条件就是那平仄的严格的规律。譬如古风也常有对仗,但若不依近体诗的平仄,就不能认为“排律”。还有最严重的一种误解,就是为字数所迷惑,例如看见八句四十字就认为五律,五十六字就认为七律。其实四十字的五古和五十六字的七古也未尝不可能。同理,我们不要看见了二十个字就归入近体诗的五绝,二十八字就归入近体诗的七绝;有些却是应该归入古风里去的。譬如杜昭《中晚唐诗叩弹集》就把孟郊的《古怨》归入古风: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这是完全合理的。只有这样,才省去许多葛藤。6.12《声调四谱》把绝句分为三种:(一)律绝;(二)古绝;(三)拗绝。其所谓“拗绝”,实在就是失粘失对的“律绝”,所以实际上只能分“律绝”和“古绝”两种。这种分法,与我们所分的两类(古体绝句和近体绝句)是一样的。所可惜者,《声调四谱》的著者坚持绝句产生在律诗之前,却没有说明“古绝”虽先于律诗,“律绝”却后与律诗。但是他说:“至唐而法律愈严”。其实这“法律愈严”就是由古绝转到律绝的枢纽。6.13绝句虽可分为古体和近体两种,但是,既然普通都把它归入近体,我们就不妨从权,把近体绝句简称为绝句;至于古体绝句,我们索性把它归入古风,不为它另立名目了。
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