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云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唐诗人三角恋的故事 [复制链接]

1#
北京一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rczy/


  我们的故事从张籍开始。


  张籍的名字在群星璀璨的大唐诗人中,并不如何出众,但他有一句诗可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没想到吧,这句诗是个男人写的,而且是写给另一个男人——李师道的。


  不仅如此,张籍还收到过一个男人的艳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个男人叫朱庆馀,这诗翻译过来就是:“夫君,奴家深深浅浅地画了眉,你看美不美呢?”张籍收到诗之后,立刻回了一首:“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


  好吧,上面都是“戏说”,实际上,张籍送给李师道的这首诗,是借妇人之声,表达自己不受对方拉拢的志向,而与朱庆馀的赠答,则是模拟男女调情的腔调,讨论科举考试的问题。——是的,他们没有基情,而是在对剧本、打羽毛球呢。


  张籍的确有一个好基友,但既不是李师道也不是朱庆馀,而是写下“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王建。张籍与王建算半个同学,他们的诗被称为“张王乐府”,针砭时弊,直刺民间疾苦之声。


  然而,张籍心中最爱的却并非王建,而是比他大50多岁的杜甫。他爱杜甫有多痴狂呢?据说,张籍曾经把杜甫的诗集收集在一起烧成灰,然后和着蜂蜜水每天喝几勺,边喝边大呼:“过瘾,这样我就可以和杜甫谈笑风生了!”《云仙杂记》:张籍爱杜甫诗,取其集,焚取灰烬,副以膏密,顿饮之,曰:“令吾肝肠从此改易。”


  杜甫死于年,他死的时候,张籍只有四五岁。杜甫很可能没有见过这个狂热的小粉丝,但即使见过,张籍在他心中也不会有什么印象。杜甫的男神是谪仙人李白。


  杜甫和李白相逢于洛阳,几个月的时间,一起游山玩水、吃喝嫖*,甚至“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喝醉了就躺在一个被窝里睡觉,睡醒了就手拉手逛街。于是,杜甫春日要怀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冬日也要怀李白:“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


  几年后,李白被流放,杜甫怀疑他死了,肝肠寸断,写下了一首《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语,投诗赠汨罗。”李白啊李白,如果你的冤*还念着我杜甫这个粉丝,就在汨罗江里读读我写给你的诗吧。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知是否杜甫的诗句感动了上苍,李白真的与他梦中相会。杜甫喜出望外,写道:“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路远不可测。”“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诗是好诗,但这时李白明明没有死,杜甫你是在和哪个冤**混呢?


  对于李白而言,杜甫只是他万千粉丝中的一个——诗写得不错,能喝点儿酒,但愁眉苦脸、苦大仇深的一副屌丝样也着实令人生厌。杜甫不断地给李白写诗,却很少得到李白的回复,偶有一两句也是随手的敷衍和调侃。李白写道:“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老杜啊老杜,你最近怎么瘦成了一道闪电?写诗写得太辛苦了吧!


  狂如李白,也有自己的男神。我们随便就能数出司马相如、曹植、谢脁三位。李白和司马相如是四川老乡,他在文章中写道:“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成年后,司马相如靠文章获得汉武帝赏识也令李白钦羡不已,他下定决心要走一条和司马相如一样的道路。遗憾的是,李白文章遍海内,*治上却始终郁郁不得志。这时,同样遭遇的曹植就走进了李白的内心。曹植和李白简直是女娲用同一块泥捏出的两个人形,有太多的相似——诗风飘逸、酒兴酣畅、仕途坎坷。看看李白的《将进酒》,再看看曹植的《箜篌引》,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至于谢脁,大约是他清新雅丽的诗句打动了李白,李白从不吝惜对谢脁的赞美:“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其实,谢脁即使在魏晋南北朝也算不得最一流的诗人,后人还写了一副对联替李白这种脑残粉的行为抱不平:“谢宣城但何许人?只凭江上五言诗,要先生低首;韩荆州差解事,肯让阶前盈尺地,容国士扬眉。”


  逝者已矣。李白在同时代也有一个男神,便是孟浩然。李白与孟浩然告别之时,深情地写道:“故人西辞*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他甚至赤裸裸地表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在李白心中,孟浩然便如高山峻岭一般,巍峨耸立,仰之弥高。


  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恐怕连小学生都会背,人们对孟浩然的印象也是著名的田园诗人。但孟浩然其实也有另一面,他有些诗一片神行,不拘小节,充满了浪漫色彩。比如:“逆旅相逢处,江村日暮时。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廨宇邻蛟室,人烟接岛夷。乡园万馀里,失路一相悲。”又比如:“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从中有没有嗅到一些李白的味道?或许也正如此,李白才将孟浩然视为偶像。


  但孟浩然似乎对李白并不十分感兴趣,他心心念念的那个人叫王维。孟浩然原本隐居在襄阳一带,为了心中的王维,不远千里来到长安。然而他终究没有得到王维的心,只好郁郁离开。临别之际,孟浩然惆怅万分,写给王维一封分手信:“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其实,王维并非如此绝情之人,他曾向唐玄宗推荐孟浩然。可惜皇帝看到孟浩然诗中“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一句后,大为不爽,说道:“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于是孟浩然求仁得仁,真的如他诗中所写一般,“南山归敝庐”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初读此诗时,我为这种哀而不伤又清新悠远的爱情深深打动。然而几年后,当我知道真相——这首诗是王维写给一个叫李龟年的男人时——不由得三观粉碎性骨折。李龟年是唐朝歌星,不仅王维,杜甫也为他写过一首柔情款款的绝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最是江南好风景,江南时节又逢君。”


  然而,王维最牵挂的那个人,既不是对他一往情深的孟浩然,也不是大众偶像、中央空调李龟年,而是隐居山野的秀才裴迪。裴迪白衫胜雪,衣袂飘飘,王维不由得一见倾心,这时的王维,既不是那个“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的少年豪侠,也不是那个“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入定老僧,而是如情窦初开一般,辗转反侧,寤寐求之。


  王维的妻子离世后,他独居三十年,“禁肉食,绝彩衣”,但这样的感情却换不来他的只言片语。然而,王维虽然从未给妻子写诗,却为这个叫裴迪的男人写下了几十首不朽的作品。不必说“风景日夕佳,与君赋新诗”,不必说“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不必说“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看看王维的这首《赠裴迪》——


  不相见,不相见来久。


  日日泉水头,常忆同携手。


  携手本同心,复叹忽分襟。


  相忆今如此,相思深不深。


  依旧是那片桃源,依旧是那片山林,依旧是白衣胜雪,依旧是绿鬓如花,诗人的款款柔情,拨动了谁的春花秋月、离愁别绪?


  从张籍到杜甫,到李白,再到孟浩然,唐朝诗人生命中有太多的缺憾。缺憾让爱情变得凄美,但我还是更愿意以一个圆满的爱情结束这个故事。


  王维收获了裴迪那颗心,裴迪来到辋川、终南隐居,与王维诗酒相酬、琴瑟相谐。作为一名不著名诗人,裴迪存诗三十余首,其中有一半以上是写给王维的,传世的《辋川集》就是他们爱情的见证——


  孟城坳


  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


  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王维)


  结庐古城下,时登古城上。


  古城非畴昔,今人自来往。(裴迪)


  华子岗


  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


  上下华子岗,惆怅情何极。(王维)


  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裴迪)


  文杏馆


  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


  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王维)


  迢迢文杏馆,跻攀日已屡。


  南岭与北湖,前看复回顾。(裴迪)


  斤竹岭


  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


  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王维)


  明流纡且直,绿筱密复深。


  一径通山路,行歌望旧岑。(裴迪)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


  日夕见寒山,便为独往客。


  不知深林事,但有麏麚迹。(裴迪)


  ……


  这里有个彩蛋:裴迪后来出轨了,和杜甫搞在了一起,有诗为证: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点击链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