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云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读书唐诗演义第八回王维独坐幽 [复制链接]

1#

读了才知道,这文字是可读的。如果你是一个有趣味的人,假装还有点品位。作者李晓润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硕士,还拿过中戏的欧洲戏剧博士,现在江西南部种豆。行有余力,则以编故事。润哥以章回体构架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一干最牛逼诗人写意,见识见味见精神。不务正业的人写出来的东西往往不会难看。小编郑重推荐一下——

如果人类可以穿越时光,那我一定要去盛唐。我要陪张九龄看海上生明月,听王维唱阳关三叠,站在祖咏身边望终南余雪。我还要随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听王昌龄表白一片冰心在玉壶,请求李白带我去长安市上饮酒,帮助漂泊西南的杜甫漫卷诗书。在夜来风雨之后,同孟浩然一起担忧花落知多少。烟花三月下扬州。姑苏城外,张继已经和我相约枫桥。

――题记

第八回

王维独坐幽篁里浩然不才明主弃

苏东坡堪称古今第一全才,最接近他的不是李白而是王维。苏东坡是诗文书画四绝,王维是诗文音书画五绝。苏东坡诗词的成就加在一起,才能接近王维的诗歌造诣。王维的散文《山中与秀才裴迪书》毫不逊色于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和《记承天寺夜游》。历来对王维诗画最高最权威的评价正是来自苏东坡,他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于维也敛衽无间言”。这后一句的意思是,我对王维佩服得无话可说。

王维

王维有一点远超苏轼,那就是他的音乐造诣。有人批评苏东坡的诗词不协音律,这和他性格豪放有关,但他的音乐才能确实相对平凡。而王维堪称音乐大师,正是他的音乐天赋帮助他考中状元,开元九年中进士后做的第一个官就是太乐丞。

王维祖籍山西祁县,他父亲做了汾州司马后全家迁到山西永济也就是鹳雀楼所在地。他和弟弟王缙都是从小多才多艺。王缙后来通过草泽文辞清丽科考试,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两兄弟一个才华绝代,一个位极人臣,生了这么两个儿子,他们的父母想不得意都难。

因为才名早著,所以王维十五岁就去京城应试,并很快得到王公贵族推许。不久之后长安开始流传一个和他音乐天赋有关的神奇传说。某个王公大臣家藏一幅教坊演奏图,这幅图画的名字已经模糊不清。有人想考考王维。

“根据这些乐工的神态姿势,郎君可否看出他们在演奏什么乐曲?”

王维仔细看了看之后回答:“他们在演奏《霓裳羽衣曲》,此时正演奏到第三叠第一拍。”

在座王公大臣将信将疑,有好事者立即召来教坊乐师当场演绎。到了《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乐师们的神态手势果然和画上完全一致。在场公卿叹为观止。

当时的伶人乐师远没有今天的歌手有地位,说白了就是倡优蓄之,所以王维决心考进士。

在王维交往的王公大臣里,最欣赏他的是唐玄宗的弟弟李隆范。李隆范就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里提到的那个“岐王”。岐王听说王维想考进士,所以带他去见太平公主。王维打扮成伶人,怀抱琵琶跟在岐王身后。

五代周文矩文苑图卷

席间岐王让王维上前奏乐助兴。太平公主觉得非常好听,询问岐王乐曲名。

岐王说:“我也不知道。这是乐师本人刚度的新曲。”

太平公主这才注意到王维。

“你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还没想好。请公主赐名。”

太平公主见王维身穿一袭郁轮袍,妙年洁白,玉树临风。

“要不就叫《郁轮袍》吧。”

王维演奏完毕躬身退下。岐王趁机把王维的诗卷递给太平公主。

“最近我得到一本诗集,不知公主看过没有?”

太平公主随手翻了翻。

“看过呀,怎么啦?”

“那您知道这些诗的作者是谁吗?”

“这些诗风格很象东皋子王绩的《野望》,不会也是王绩写的吧?”

“这些诗的作者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他就是刚才演奏《郁轮袍》的那位少年。”

“怎么可能?你肯定在骗人。”

“我哪敢骗姑姑呀。”

岐王和李隆基都是太平公主的侄儿。

太平公主问:“既然他这么有文采,你怎么让他做伶人?”

“他希望我介绍他认识公主,有事相求。”

“你是岐王,还有什么事你不能办,必须我出面?”

“王维想考进士,但是听说公主已经推荐了张九皋,他只好明年再考。”

“为什么呀?”

“王维认为状元非他莫属。可是公主推荐张九皋的话,他就只能屈居第二。”

“这么自信呀。那你让他考吧。只要他有真才实料,我保证没人可以把他挤掉。”

王维果然在开元九年考中状元,年仅二十岁。

唐王维伏生授经图(局部)

因为王维是才华横溢的翩翩少年,而唐朝皇室的公主又以豪放著称,所以人们传言王维和太平公主、玉真公主或唐玄宗在杨玉环之前的宠妃武惠妃有私情,甚至说王维和李白是情敌,他们都喜欢玉真公主。下面这首《秋夜曲》就是王维写给心上人的情诗。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王维经常出入公主府,这些流言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后来王维一心向佛,可以理解为情场失意看破红尘———完美的香港电影剧本。

唐王维长江雪霁图(局部)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王维年少的时候不是书呆子,不然写不出《相思》这么美好的情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宁王李宪有宠姬数十人。其中一人和潘金莲出身相似,她的前夫也卖烧饼。有一天宁王问她:“你还会想念卖烧饼的吗?”她不回答。宁王把她前夫找来和她相见。她泪流满面。当时王维也在场,即席赋诗。

莫以今时宠,宁忘昔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唐簪花仕女图(局部)周昉

其他文士搁笔不敢再写。这首诗让宁王动了恻隐之心,他让宠姬跟卖饼者破镜重圆。

王维春风得意,成为当时年轻人的偶像,郁轮袍也成为最流行的时装。可惜好景不长,中状元的当年就因为属下伶人舞*狮子犯禁,被贬为济州司法参*。恰好此时唐玄宗发表诏书“自今以后,诸王公主驸马外戚家,除非至亲以外,不得出入门厅,妄说言语”。所以王维很有可能是因为和岐王、太平公主等皇亲国戚过于亲近,被急于挽回皇族声誉的李隆基借故扫地出门。

王维在济州做了几年司法参*,又在淇上住了两年。淇水两岸是当时的恋爱天堂,在古代的艳名直逼桑间濮上。开元十七年王维结束在淇上的儿女情长回到长安,昔日的翩翩少年已经步入忧患中年。人生的无常让他心灰意冷,他开始跟随大荐福寺道光禅师学习顿教,认识了寄住寺庙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开元十六年赴长安应试,落第后滞留长安。

孟浩然

孟浩然是湖北襄阳人。年轻时的孟浩然仗义疏财,四面八方的穷人和骗子都找上门来。孟浩然招架不住,只好躲进鹿门山中。东汉末年的世外高人庞公也曾在此隐居。这个庞公不是和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先生庞统。孟浩然写过一首《夜归鹿门歌》,记述他的山中岁月。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这段时间孟浩然过得非常悠闲,经常带着童子在襄阳附近游山玩水,寻幽探胜。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唐王维千岩万壑图卷(局部)

南朝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孟浩然这首《秋登万山寄张五》的开头两句就从陶诗演化而成。

孟浩然的偶像是陶渊明,他们同样嗜酒如命,为了一壶好酒随时可以放弃自己的*治主张,为了有钱买酒才考虑进入官场。孟浩然有个朋友家有佳酿,所以他经常找借口《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一顿还没吃完已经在预订下一顿了,借口还很高雅。

那时候孟浩然活得很潇洒,不是春天在家数落花,就是夏日南亭怀辛大。

南宋卫升写生紫薇图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这些描述隐居生活的诗歌悠闲自在,音韵优美,逐渐让孟浩然名扬四海。孟浩然在盛唐五大诗人中成名最早,当他崭露头角的时候,王昌龄正在西北漫游,李白还没出川,王维刚刚考中状元,杜甫还在私塾挑战先生的容忍底线。李白出川之后在洞庭湖一带徘徊,初衷很可能是亲近孟浩然。

因为生活悠闲,所以孟浩然早年无心做官,直到四十岁的时候才经朋友怂恿来到京城长安。进士虽然没考上,但是在太学演讲的时候引起轰动。当时张九龄、王维等名人都来捧场。孟浩然应听众要求即席赋诗,才思敏捷无人能敌。

王维对他非常欣赏,让他从寺庙搬进家里客房。唐玄宗知道后突然来访。孟浩然不敢见驾,手足无措躲到床下。李隆基看见他的衣角,故意不说破,慢条斯理地和王维闲聊。孟浩然在床下非常难受,时间久了难免伸腿扭腰。大内侍卫以为床下有刺客,立刻亮出刀剑把绣床围住。孟浩然只好从床底爬出求饶。

李隆基放声大笑。

“孟浩然,我早就知道你在床下五体投地,虽然朕是皇帝,但你也没必要行此大礼。最近写了什么好诗,念给朕听听。”

孟浩然因为惊*未定,念出了他所有诗中最不应该让皇帝听到的《岁暮归南山》。王维一听就知道要玩完。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李隆基果然当场变脸。

“你说不才明主弃,大家都知道你孟浩然有才,所以只能反证朕不是明主。朕刚刚才知道你到了长安,立刻摆驾主动前来见你。朕没有放弃你这个人才,你为什么对我栽赃陷害?”

孟浩然只好再次跪下解释。王维也帮着说情。

李隆基不听,带着侍卫扬长而去。

经过这件事之后,孟浩然知道自己做官是没指望了。王维也觉得此地不宜久留,“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

孟浩然写了首《留别王维》表示自己命该如此,回家倒没什么,只是不想和知己离别。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开元十七年冬孟浩然返回襄阳。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和孟浩然不但齐名,还是相交莫逆的死*。两人的诗风本就相近,现在更加互相影响。

送走孟浩然后,王维心情抑郁。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开元十九年他的夫人因病去世,这时他刚过而立之年。此后王维不再续弦,后半生一直独身。但他并没有下定决心归隐,三十四岁那年他奔赴洛阳,献诗中书令张九龄,“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说出这种低声下气的话,王维自己也觉得脸上无光,立刻躲进嵩山少林寺请求佛祖原谅。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当年被他夺走状元的那位张九皋是张九龄的弟弟,王维因此认定张九龄故意压制自己。实际上张九龄没那么小气,第二年就推荐王维做了右拾遗。

有个姓元的朋友奉命出使西域,王维写了一首《送元二使安西》。这首歌称霸排行榜多年,在传唱过程中又有了《渭城曲》或《阳关曲》等新名。即使你东游吴越,也有人为你唱《阳关三叠》。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孟浩然回到襄阳,恰巧李白来访。孟浩然不好意思承认得罪皇帝差点客死他乡,只说自己吃不惯长安的肉夹馍和烤全羊,还是家乡的米饭香。李白正在日思夜想如何接近唐明皇,看见孟浩然如此淡泊名利,立刻写诗颂扬。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南宋赵伯骕风风檐展卷图页

孟浩然功败垂成,表面虽然无所谓,其实心里非常郁闷,他决定去东南旅游散心。当时李白和他的第一任妻子宰相许圉师孙女正在度蜜月,所以酷爱游玩的他没有随行,只是写了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

孟浩然拜访刘慎虚等好友,写下名篇《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元王蒙溪山风雨图(局部)

开元二十二年,韩朝宗任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采访使。他几年前对李白爱理不理,但对孟浩然非常客气。他觉得自己有把握说服唐玄宗捐弃前嫌起用孟浩然,所以和孟浩然约好一起去长安。孟浩然心有余悸,临行前故意找来几个朋友喝得烂醉如泥,气得韩朝宗大骂他不识抬举。

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罢相,次年贬为荆州长史,到任后聘请孟浩然为幕僚。孟浩然心情大好,写下名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在岳阳楼上陪张九龄赏花饮酒,王维却在戈壁滩上风餐露宿。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副使崔大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出塞劳*。王维第一次看见边地风光。长河大漠触动他写出边塞诗经典《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孟浩然懒散惯了,很快从张九龄幕府辞职回家。开元二十八年他舍命招待流放归来的王昌龄,几乎在这同时,王维奉命去黔中考选官员,特意取道襄阳探望孟浩然。两个好朋友没有见到最后一面,不过王维写下《汉江临眺》献给九泉之下的友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这首诗和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杜甫的《登岳阳楼》齐名,都是描写洞庭湖一带壮丽风景的名篇。

安史乱前,王维官至文部郎中,他对官场的态度就象很多人对待婚姻,不甘心同床异梦,又下不了决心离婚。五十岁这年他在为母亲寻找墓地时意外发现世外桃源辋川,开始考虑在此颐养天年。他在守墓时认识了隐居辋川的裴迪。裴迪一直在山中温习功课准备参加进士考试。

在王维帮助下,裴迪后来考中进士并做过蜀州刺史。他和王维约好将来回到辋川继续做邻居。安史之乱的发生使他们提前实现了这个心愿。由于官太小被唐玄宗当作路障,王维在叛*攻陷长安时举手投降。因为他的诗名很响,安禄山派人把他带到洛阳关在菩提寺内,强迫他做了给事中。他趁机逃走,朝中有人认为按律当斩。弟弟王缙挺身而出为他辩护。

王氏兄弟感情很深,大家应该记得王维写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缙请求朝廷允许他用自己的官职俸禄为哥哥赎罪免死,并且举例说明王维即使深陷敌营也心怀朝廷。他把王维诗《凝碧池》献给皇帝。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王缙说这是王维在洛阳软禁期间写的诗,当时宫廷乐师雷海清因为拒绝为安禄山演奏被处死。这个解释并不可信,很有可能是精明能干的王缙提前为老哥安排好的脱身之计。王缙的巧舌如簧使王维不但没有受到处分,反而晋升太子中允、中书舍人。王维在花甲之年官至尚书右丞。这是他宦海生涯的最高峰。后世称他为王右丞。可是王维此时已经意兴阑珊,他厌倦了官场的酬应往还,常年请假住在辋川。

辋川在终南山下。终南山当时是大唐第一名山,很多达官贵人都在这里度假消夏。诗人们没钱住在米珠薪桂的长安,也在山里找个农家茅屋住下。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唐王维千岩万壑图卷(局部)

王维的山庄有点象江南园林,辋水环绕,旁边还有竹洲花坞。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写的就是辋川风景。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唐王维辋川图

王维和裴迪泛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记述这段闲情,王维自比陶渊明。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王维有时和裴迪相约同游,有时独自在山中漫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更多的时候是焚香静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被后人称为“诗佛”,他晚年确实大彻大悟,佛学和诗艺都已经超凡脱俗。

王维坐化后王缙和裴迪把他葬在山庄附近,让他永远面对他喜欢的辋川山水。唐代宗时王缙做了宰相。爱好诗文的代宗夸赞王维诗名冠代,要求王缙把王维的诗歌整理好进呈御览。王缙一共搜集到四百来篇。

王维后半生的忘年交裴迪当时也很有名,可是留下来的作品不多。下面两首是他的代表作。

送崔九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华子冈

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王维的《山中》和《华子冈》惊人相似。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明仇英桃源仙境图(局部)

王维诗名远胜裴迪,很多人想当然认为裴迪涉嫌抄袭,其实未必,完全可能先有裴诗。王维擅长后来江西诗派提倡的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他曾把李嘉祐的“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鹂”点化成名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鹂”,因此“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很有可能来自“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敬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