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缺少铜吗 http://pf.39.net/bdfyy/bdfhl/190329/7007768.html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凡是文人,没有不喜欢山喜欢水的。古代的文人名士,有一种消遣,叫居于山斋。山斋如同古人的度假别墅,只是小巧精致,且富有山林幽致之趣。
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说山斋:
“宜明净,不可太敞。明净可爽心神,太敞则费目力……雨渍苔生,绿褥可爱。绕砌可种翠云草令遍,茂则青葱欲浮。”
闲暇时,居于山中,静赏山水,与三五知己好友把酒清谈,是古代文人的雅好。
庾信有《山斋》一诗曰:
“石影横临水,山云半绕峰。遥想山中店,悬知春酒浓。”
石影临水,白云绕峰,可知山中景色之幽静。山中虽清闲,但内心清净,并无寂寞沉闷之感。
正如隋人杨素在《山斋独坐赠薛内史》里所写:
“独坐对陈榻,无客有鸣琴。寂寂幽山里,谁知无闷心。”
宋人姚勉,也有一首《山斋》诗:
“茅斋住翠林,一迳总清阴。涧近水声入,窗虚山色侵。读书依竹静,送客出花深。此地无尘俗,令人长道心。”
密林深处,那条通向山斋的小径,总是那样的阴凉。远处山涧的清泉水声隐约,窗外的山色历历在目。似乎满山那盎然的绿意,都快爬入屋内来了。竹林沉静,花木幽深。在这样空明绝世的居处,读书,会友,怎不叫人忘却尘俗,顿生遁世无闷的情怀呢?望天空暮色飞云,听流水轻音流淌。日子闲了,自然慢了。
山,是中国人的独特美学、精神哲学。情之所依、灵之所寄,这是一种生命的皈依。恬淡、素朴,远离名利,山,是古人至关重要的文化品性。当他们沉浸此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回到生命的本初,平生惆怅都化为云淡风轻。
“山静自有日月长,花落花开不知年。”谁说美好只能存在于诗中呢?其实美好一直都在。我们丢失的,只是安贫乐道的初心罢了。
~欢迎点赞分享~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