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云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东拉西扯话西游之测试结果猪八戒不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权威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之四

(黑体字为原文。本篇字,阅读约需11分钟)

少时间,见呆子拉将马来拴下,长老道:“你马放了?”

八戒道:“无甚好草,没处放马。”

行者道:“没处放马,可有处牵马么?”

呆子闻得此言,情知走了消息,也就垂头扭颈,努嘴皱眉,半晌不言。

又听得呀的一声,腰门开了,有两对红灯,一副提壶,香云霭霭,环珮叮叮,那妇人带着三个女儿,走将出来,叫真真、爱爱、怜怜,拜见那取经的人物。

那女子排立厅中,朝上礼拜。果然也生得标致,但见他——

一个个蛾眉横翠,粉面生春。妖娆倾国色,窈窕动人心。花钿显现多娇态,绣带飘祆迥绝尘。半含笑处樱桃绽,缓步行时兰麝喷。满头珠翠,颤巍巍无数宝钗簪;遍体幽香,娇滴滴有花金缕细。说什么楚娃美貌,西子娇容?真个是九天仙女从天降,月里嫦娥出广寒!

楚娃,指的是楚国宫中的各种美女。娃,本来指漂亮的女孩子。

春秋时,楚国是个大国,附近的小诸侯国为了巴结楚国,有美女都献给楚王。不送给楚王,他也会去抢。

春秋著名美女息夫人,本来是嫁给息侯为妻的。就是因为长得太漂亮,后来被楚文王抢来当了夫人。

息夫人虽然进了楚王宫,却始终不和楚王说话。

息夫人的遭遇是不幸的,但是,千年之后,她却救了一位和她有着类似经历的美女。

据唐朝孟綮《本事诗》记载:唐明皇的哥哥宁王李宪,抢了一位卖饼人的妻子(武大郎也是卖饼的,他的妻子也很漂亮)。一天,李宪大宴宾客,并把卖饼人召进府,女子见了丈夫,凄然泪下。

大诗人王维是座上客,他于是当场写了一首《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相传李宪看了这首诗,也有点不好意思,有点惭愧,于是,把卖饼人的妻子放出去,让他们夫妻团圆了。

清朝邓汉仪留下诗句《题息夫人庙》:

楚宫慵扫眉黛新,只自无言对暮春。

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楚宫的这位美女,有点悲情。不过楚宫还出过一些著名美女。

西子,就是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第一位,那是美女中的美女。

九天仙女、月里嫦娥,那得有多漂亮,就不用说了。

猪八戒眼前的这三位,都是菩萨变化的,能不端庄漂亮吗?应该是你想要她多漂亮,她就有多漂亮。比楚娃、西子、九天仙女、月里嫦娥还漂亮。

那三藏合掌低头,孙大圣佯佯不睬,这沙僧转背回身。

你看那猪八戒,眼不转睛,淫心紊乱,色胆纵横,扭捏出悄语低声道:“有劳仙子下降。娘,请姐姐们去耶。”

那三个女子,转入屏风,将一对纱灯留下。

妇人道:“四位长老,可肯留心,着那个配我小女么?”

悟净道:“我们已商议了,着那个姓猪的招赘门下。”

八戒道:“兄弟,不要栽我,还从众计较。”

行者道:“还计较什么?你已是在后门首说合的停停当当,娘都叫了,又有什么计较?师父做个男亲家,这婆儿做个女亲家,等老孙做个保亲,沙僧做个媒人。也不必看通书(《通书》,又叫《周子通书》,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哲学著作,后人合编为《周子全书》,大致是讲天地、阴阳变化的。这里指老皇历),今朝是个天恩上吉日,你来拜了师父,进去做了女婿罢。”

八戒道:“弄不成,弄不成!那里好干这个勾当!”

这个,就是假意推辞了。怎么也要装一下、矜持一下嘛。

行者道:“呆子,不要者嚣(掩饰、隐瞒的意思),你那口里娘也不知叫了多少,又是什么弄不成?快快的应成,带携我们吃些喜酒,也是好处。”

他一只手揪着八戒,一只手扯住妇人道:“亲家母,带你女婿进去。”

这是孙悟空又在戏弄猪八戒了。所以说,后来猪八戒总在唐僧面前说悟空坏话,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那呆子脚儿趄趄的要往那里走,那妇人即唤童子:“展抹桌椅,铺排晚斋,管待三位亲家。我领姑夫房里去也。”

一壁厢又吩咐庖丁排筵设宴,明晨会亲,那几个童子,又领命讫。他三众吃了斋,急急铺铺,都在客座里安歇不题。

却说那八戒跟着丈母,行入里面,一层层也不知多少房舍,磕磕撞撞,尽都是门槛绊脚。

呆子道:“娘,慢些儿走,我这里边路生,你带我带儿。”

那妇人道:“这都是仓房、库房、碾房各房,还不曾到那厨房边哩。”

八戒道:“好大人家!”

磕磕撞撞,转湾抹角,又走了半会,才是内堂房屋。那妇人道:“女婿,你师兄说今朝是天恩上吉日,就教你招进来了。却只是仓卒间,不曾请得个阴阳,拜堂撒帐,你可朝上拜八拜儿罢。”

八戒道:“娘,娘说得是,你请上坐,等我也拜几拜,就当拜堂,就当谢亲,两当一儿,却不省事?”

他丈母笑道:“也罢,也罢,果然是个省事干家的女婿。我坐着,你拜么。”

咦!满堂中银烛辉煌,这呆子朝上礼拜,拜毕道:“娘,你把那个姐姐配我哩?”

他丈母道:“正是这些儿疑难:我要把大女儿配你,恐二女怪;要把二女配你,恐三女怪;欲将三女配你,又恐大女怪。所以终疑未定。”

还成了香饽饽了,人人争抢。

《道德经》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猪八戒,闲着没事时也不照照镜子啊?对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就这主儿,还想着天下掉下仙女,落在他面前?他真是猪油吃多了蒙了心了。

八戒道:“娘,既怕相争,都与我罢,省得闹闹吵吵,乱了家法。”

这猪八戒,大心得有多大,三个都想要。

他丈母道:“岂有此理!你一人就占我三个女儿不成!”

八戒道:“你看娘说的话。那个没有三房四妾?就再多几个,你女婿也笑纳了。我幼年间,也曾学得个熬战之法,管情一个个伏侍得他欢喜。”

“熬战之法”大概就是房中术什么的。

那妇人道:“不好,不好!我这里有一方手帕,你顶在头上,遮了脸,撞个天婚,教我女儿从你跟前走过,你伸开手扯倒那个就把那个配了你罢。”

呆子依言,接了手帕,顶在头上。有诗为证,诗曰:

痴愚不识本原由,色剑伤身暗自休。从来信有周公礼,今日新郎顶盖头。

古时成亲,都是新娘顶着盖头,现在换了新郎盖着盖头,也是一道风景。

那呆子顶裹停当,道:“娘,请姐姐们出来么。”

他丈母叫:“真真、爱爱、怜怜,都来撞天婚(撞大运,听天由命的意思),配与你女婿。”

只听得环珮响亮,兰麝馨香,似有仙子来往,那呆子真个伸手去捞人。两边乱扑,左也撞不着,右也撞不着。来来往往,不知有多少女子行动,只是莫想捞着一个。东扑抱着柱科,西扑摸着板壁,两头跑晕了,立站不稳,只是打跌。前来蹬着门扇,后去挡着砖墙,磕磕撞撞,跌得嘴肿头青,坐在地下,喘气呼呼的道:“娘啊,你女儿这等乖滑得紧,捞不着一个,奈何,奈何!”

那妇人与他揭了盖头道:“女婿,不是我女儿乖滑,他们大家谦让,不肯招你。”

八戒道:“娘啊,既是他们不肯招我啊,你招了我罢。”

那妇人道:“好女婿呀!这等没大没小的,连丈母也都要了!我这三个女儿,心性最巧,他一人结了一个珍珠篏锦汗衫儿。你若穿得那个的,就教那个招你罢。”

八戒道:“好,好,好!把三件儿都拿来我穿了看。若都穿得,就教都招了罢。”

那妇人转进房里,止取出一件来,递与八戒。那呆子脱下青锦布直裰,取过衫儿,就穿在身上,还未曾系上带子,扑的一跷,跌倒在地,原来是几条绳紧紧绷住。那呆子疼痛难禁,这些人早已不见了。

上了圈套了。

却说三藏、行者、沙僧一觉睡醒,不觉的东方发白。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得那大厦高堂,也不是雕梁画栋,一个个都睡在松柏林中。

慌得那长老忙呼行者,沙僧道:“哥哥,罢了,罢了!我们遇着鬼了!”

孙大圣心中明白,微微的笑道:“怎么说?”

长老道:“你看我们睡在那里耶!”

行者道:“这松林下落得快活,但不知那呆子在那里受罪哩。”

长老道:“那个受罪?”

行者笑道:“昨日这家子娘女们,不知是那里菩萨,在此显化我等,想是半夜里去了,只苦了猪八戒受罪。”

三藏闻言,合掌顶礼,又只见那后边古柏树上,飘飘荡荡的,挂着一张简帖儿。

沙僧急去取来与师父看时,却是八句颂子云——

黎山老母不思凡,南海菩萨请下山。

普贤文殊皆是客,化成美女在林间。

圣僧有德还无俗,八戒无禅更有凡。

从此静心须改过,若生怠慢路途难!

黎山老母,也作“骊山老母”、“无当老母”,中国神话中重要的女神仙。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很多道观中都供奉有她的圣像。

武当山道教尊其道号为“玉清圣祖紫元君”。

在古代故事中,有关她的事可真不少。相传,历史上几位女英雄:齐宣王的妻子钟无艳、薛丁山的妻子樊梨花、高君保的妻子刘金定、杨门女将中的穆桂英等,都是黎山老母的门下弟子;

在吴承恩之前的元朝杂剧《西游记》中,老母是孙悟空的干姐,当然,本书中没提这个茬;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就来自她的事迹。相传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心,非常贪玩。老母跑到李白面前点化他,拿着个铁棒磨绣花针。李白见了有点奇怪,就问她:“你磨什么呀?”她就说:“我在磨绣花针啊。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受到启发,从此刻苦用功,成了一代诗仙。其实李白这种“谪仙人”,纯属天才,别人再怎么用功,也达不到他那个意境;

据说,白蛇娘子白素贞也对人宣称是老母的弟子。清代的《雷峰塔传奇》、《雷锋宝卷》中,白娘子都自称师从骊山老母。但当白猿童子提出,要白娘子与黎山老母对质时,白蛇却不敢去,因此可知她,是想傍个大神壮声威,结果露馅。

……

在这里,观音菩萨请黎山老母来到凡间,又请来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协助试探师徒四人。

四位大神,由老母化身为母亲,观音、文殊、普贤三位,化成女儿。

许多人据此说黎山老母比这几位大菩萨的地位尊崇,其实这只是一个故事,双方是不同体系中的大神,没法横向对比。

其实这次几位菩萨来试师徒几人,也明显有不合逻辑之处,这边是师徒四人,那边是母女四人。试想,如果师徒四人都愿意,那么四位母女该怎样分配?母亲配唐僧?三位女儿分别配三位徒弟?

论年龄,唐僧可是最小的啊,而且小了不是三五十岁,是几百岁呀。

黎山老母变化的这位妇女,据书中所说,是四十多岁年纪;而唐僧呢,这时应该是三十岁出头的年纪。就算是他愿意,这个年龄也不太匹配。

所以说,这里,并不是考验唐僧的,而是给唐僧及三位徒弟提个醒的,让他们在西行的路上要时时小心,不要被世间的诱惑迷住心窍。

反过来再看猪八戒,其实他这个人也没什么雄心壮志,也不想取什么真经,成仙成佛。猪八戒的理想很现实,就是“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普通人生活。但是,命运却选择了让他去完成一个光荣而坚苦的任务,他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了。

那长老、行者、沙僧正然唱念此颂,只听得林深处高声叫道:“师父啊,绷杀我了!救我一救!下次再不敢了!”

三藏道:“悟空,那叫唤的可是悟能么?”

沙僧道:“正是。”

行者道:“兄弟,莫睬他,我们去罢。”

三藏道:“那呆子虽是心性愚顽,却只是一味懵直,倒也有些膂力,挑得行李(唐僧的意思,也是猪八戒‘有些膂力,挑得行李’),还看当日菩萨之念,救他随我们去罢,料他以后再不敢了。”

那沙和尚却卷起铺盖,收拾了担子;孙大圣解缰牵马,引唐僧入林寻看。

咦!这正是:从正修持须谨慎,扫除爱欲自归真。

毕竟不知那呆子凶吉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