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是金岳霖写给林徽因的挽联,被无数喜爱林徽因的人奉为经典。很多人用这句诗来形容林徽因的美好与特别,就好像这个人间最温暖的四月天里,林徽因从江南水乡里缓缓走来,温婉娴静,一身才情。
很多人知道林徽因,大多都是因为与徐志摩的感情和那部当年热播的《人间四月天》,而我认识林徽因,却是因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这首诗是林徽因为了儿子梁从诫所写,表达了她对儿子的喜爱和希望。后来,这首诗被广大文学爱好者各种引用,特别是其中的一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更是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的表白情句,大概林徽因自己也想不到会这样吧。
其实,抛开林徽因的才情和美丽不说,她这一生的感情经历也足够人们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好一阵了。特别是她与生命中三个重要的男人的感情纠葛,更是让人们好奇不已。
徐志摩与林徽因、陆小曼、张幼仪
在剑桥,在康河的柔波里,陪伴戴着玳瑁眼镜、郊寒岛瘦的诗人一徐志摩荡漾船只的,正是眼波灵动、浅笑盈盈的林徽因。
当时的徐志摩,二十四岁,已婚,并且已经是两岁孩子的父亲,但当他看到林徽因时,还是不顾一切地爱上了她。为了林徽因,他决绝地要求与原配妻子离婚,完全不顾刚刚生产、还在坐月子的妻子张幼仪的苦苦哀求。
当年,十五岁的张幼仪嫁给徐志摩,徐志摩看到她照片的第一眼,就撇着嘴说了一句:“乡下土包子!”婚后,徐志摩更看她不上眼,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对其不理不睬。在英国读书时,徐志摩甚至要求张幼仪打掉孩子并离婚,完全不顾张幼仪已经怀孕两个月的事实。当听到张幼仪说“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后,徐志摩更是肆无忌惮地冷嘲:“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可以说,在遇到林徽因之前,徐志摩对于和张幼仪的婚姻是不满意的,他嫌弃张幼仪的封建和守旧,他认为张幼仪和他完全不是一类人,他打心里就不愿意接受这段包办婚姻。所以,当他看到林徽因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灵魂伴侣,于是便开始疯狂地追求她。
在徐志摩有意无意的引导下,林徽因也对他萌生了爱意,他们一同在康桥漫步,在夕阳中划船,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然而,这段爱情却如同夕阳一样,绚丽却十分短暂。
当林徽因知道徐志摩已经结婚的事实后,她无法接受这份不道德的爱,于是选择不辞而别,跟随父亲回国,与徐志摩断了联系。而此时的徐志摩,为了林徽因,坚决要求与刚刚生产完的妻子离婚,却得知林徽因已经离去。心灰意冷的他,在极度的空虚和苦闷中度过了一段时日,然后又回到了国内。
然而,当徐志摩回到国内后,林徽因却已经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订了婚约。但这依旧没能阻止徐志摩继续追求林徽因,他甚至在报纸上发表了与前妻的离婚通告,向世人宣示他已恢复自由身,并暗示自己与林徽因两情相悦。但林徽因却始终没有回应他。
就在徐志摩因为林徽因的离开而痛苦不已时,他遇到了同样失意的女人陆小曼。
陆小曼出生名门,精通英法两国语言,书画一流,还擅长戏剧,曾经在外交部担任过翻译,声名显赫,是北京城里有名的交际花。她在父母的安排下与王庚结婚,但婚后发觉二人并无共同语言,感情慢慢疏远。王庚被任命为哈尔滨警察厅厅长后,陆小曼随他一同前往,但东北的天气对于体弱多病的陆小曼来说,实在难以适应,于是没过多久就回到了北京,和王庚过上了两地分居的生活。
由于王庚专注于工作和前途,因此冷落了陆小曼,而徐志摩的热烈追求,让陆小曼原本孤寂的生活激起了层层涟漪。当时的陆小曼,虽然过着让人羡慕的生活,但她的内心并不快乐,她需要一个真正懂她、爱她、怜惜她的男人,而徐志摩,就是这样一个男人。
徐志摩的出现,就像在她的生活中投入了一颗石子,让原本平淡的生活泛起了阵阵涟漪。尽管二人背负着巨大的社会压力,但他们还是不管不顾地相爱了。陆小曼为了徐志摩,打掉了与前夫王庚的孩子,并且因此再也不能生育,但她还是毅然决然地与徐志摩结婚了。
然而,婚后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陆小曼生活奢侈,挥霍无度,家里雇佣了司机、厨师、男仆共十几个家仆。巨额的开销让徐志摩为了养家而四处奔波,身心俱疲。二人常常因此争吵,但徐志摩还是选择包容她,继续爱她。
年11月19日,徐志摩为了赶赴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节举办的中国建筑艺术演讲会,迫不及待地搭乘此机离开上海,却不幸飞机失事遇难。
或许林徽因也曾愧疚过,只是她低调地从未提起。我所了解的,只是林徽因的冰山一角——我看不透她对爱情的渴望,看不透她对平静生活的向往,更看不透她心中的那一潭止水。
也许在她看似光鲜亮丽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千疮百孔的心。也许她曾想过与徐志摩双宿双飞,然而伉俪情深的背后,是张幼仪在孤独守望,这于她来说,是良心的谴责和道德的束缚。于是她选择了逃离,从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中逃离,从一段原本不属于她的童话故事中逃离。
可以说,徐志摩生命中的这三个女人,张幼仪是最可悲的,她恪守妇道、三从四德,却落得个被抛弃的下场;陆小曼是最勇敢的,她勇于追求真爱,却也因此背负了骂名;而林徽因,则是最聪明的,她在爱情与理智之间做出了最好的选择,得到了一个圆满的人生。
林徽因的才情
林徽因作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女性之一,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不仅拥有出众的才华和美貌,更有着独特的个性和追求。
在文学方面,林徽因的作品展现了她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能力。她的诗歌、散文和小说都充满了独特的韵味和内涵,反映了她对人生、爱情和社会的独到见解。她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至今仍被后人传颂不衰。
诗人有意,则草木含情。无论是《窗子之外》还是《九十九度中》;无论是她的散文《那一抹嫣红》还是她的小说《窘》;都让我感受到了她不曾言说的爱,这种爱是静默的,是无声的,是需要用心去感受的。她曾写过一篇名为《悼志摩》的散文,全文并无太多华丽的词藻,但却处处流露出她对徐志摩的追思与缅怀——或许在世人眼中,林徽因与徐志摩的这段爱情,只是诗人一时兴起,但身在其中的人才会明白,这段情,刻骨铭心,难以忘怀。或许徐志摩只是林徽因漫长人生中的一段美丽的插曲,但却足以让她回味一生。
林徽因和徐志摩的故事,早已被世人传为佳话。他们的相遇,是如此的浪漫,如此的不可思议。仿佛一切早已注定,又仿佛,一切只是巧合。或许,这是上天的安排,让两个人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却又残忍地将二人拆散。不是不相爱,只是无法在一起。或许这就是宿命的安排。
徐志摩遇难后,陆小曼痛不欲生,林徽因又何尝不是肝肠寸断?她失去了一个她曾经深爱过的人,而这个人,曾经带给她无数美好的回忆,带给她无数关于未来的憧憬。诗人有意,则草木含情。林徽因在英伦的时候或许也曾幻想过有一天可以与徐志摩共度余生,然而这一天,她永远也等不到了。
我不知道林徽因在写《你是人间四月天》时是怎样的心情,也不知道她为何会将这首诗又命名为自己的新书《你是人间四月天》。我所看到的,只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这种爱,无关风月,只关乎亲情;这种爱,无关世俗,只关乎内心。也许,当林徽因某个时刻看到的梁从诫,让她想起了徐志摩。想起了那个她曾经深爱过的男人,想起了那个带给她无数欢乐的男人,想起了那个曾经带给她无数憧憬的男人。或许,林徽因会将对徐志摩的思念转化为对梁从诫的爱,她会将这份爱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成为她永远的回忆。
《你是人间四月天》这首诗,是林徽因为儿子梁从诫所写,表达了她对儿子的喜爱和希望。然而,当这首诗被广大文学爱好者所熟知后,很多人开始用这首诗来表白或者抒发自己的感情。或许是林徽因的才情太高,让人们误以为这首诗是一首情诗;或许是这首诗的意境太美,让人们误以为这是对爱情的憧憬和向往。然而,当人们在用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爱情时,是否会想起那个才情出众的女子?是否会想起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坚韧?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或许对于徐志摩来说,林徽因就是他的人间四月天。她带给他温暖,带给他希望,带给他无尽的回忆和思念。然而对于陆小曼来说,徐志摩又何尝不是她的人间四月天?他让她感受到了爱情的甜蜜和幸福,也让她感受到了失去的痛苦和无奈。
或许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人间四月天。这个人或许并不完美,但却能带给你无尽的温暖和希望;这个人或许并不出众,但却能让你感受到爱情的甜蜜和幸福;这个人或许并不富有,但却能让你感受到家的温馨和安宁。当我们在追寻自己的梦想和幸福时,是否会想起那个曾经陪伴我们走过风雨的人?是否会想起那个曾经带给我们温暖和希望的人?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西辞唱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雪化后那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经典诗作,最初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年4月5日,对,是的,90年前的今天)。这首诗的魅力和优秀并不仅仅在于意境的优美和内容的纯净,还在于形式的纯熟和语言的华美。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丝毫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意境和纯净,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
在诗人的眼中,每一种生物都赋予了情感,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我们仿佛可以透过诗人的笔触,看到那些充满生机的自然景物,感受到那种温馨的情感和生命的蓬勃。这样的表达,既让人感受到诗人的自然情感,也让人对自然的美丽产生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此外,这首诗的魅力和优秀还在于形式的纯熟和语言的华美。诗歌在形式上采用了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全诗共五节,每节三行,每节的第三句又大致押韵,这使得全诗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很强,具有音乐般的美感。
如今,《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已经超越了诗歌本身的范畴,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它代表着温暖、希望和爱,是人们在生活中不断追求的美好愿景。每当我们读到这首诗时,都会感受到那种温馨的情感和生命的蓬勃,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柔软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