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云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资产证券化基础力量是债券 [复制链接]

1#

中国资产证券化基础力量是债券


资产证券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需求是健全的债务市场,包括三个方面:风险可以量化,市场完整高效,足够大的投资群体。具体来看:违约处理过程必须可靠,这牵涉到立法和执法;债务信息披露要透明、有统一标准;活跃的二级市场;足够的衍生品;高度发达的资产管理


近日,与巴曙松研究员在纽约“连线华尔街”讨论了资产证券化问题。现在市场似乎存在一个共识,中国将进入资产证券化的*金时代。


数据显示,美国债券市场存量约40万亿,占GDP的240%左右,其中资产证券化产品占总额1/4以上。中国市场总债务占GDP的比重有不同的解读,目前可以得到的数据在220%左右。其中*府债约占GDP的60%,企业债约占GDP的130%,居民债务约占GDP的30%。资产证券余额在500亿以下,占GDP不到千分之一。


相对GDP而言,中美两国债务总规模相差不多,但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规模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以预计,未来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基础资产或由银行贷款转向个人资产或债券。


从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经验看,利益驱动是资产证券化市场持续发展的动力。


对监管机构来说,资产证券化一方面能够实现风险转移,另一方面将不可交易的资产转为可交易资产,可提高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对融资方来说,资产证券可降低融资成本。对投资者来说,资产证券化创造了高收益资产。对发行人而言,可以提供套利机会。


资产证券一般都是结构性产品,可以满足个性化需求,提供了利差,因而对机构有很大的吸引力,但不同的金融机构有不同的投资需求。金融机构从参与资产证券化市场角度可以分为:银行、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对冲基金、中介机构。


在金融领域不是所有的机构都是从总回报的角度看投资,而是更为看重资产负债的匹配以及利差。不同种类的机构有不同的投资需求,银行喜欢短期债券,保险和养老金喜欢购买中长期债券,对冲基金喜欢衍生品,基金管理公司更看重总回报率。


个人投资者虽然无法直接投资资产证券,但可以间接通过基金管理公司实现总回报的需求。在美国,房地美和房利美在2013年发行了风险共享的票据,有150个基点以上的获利空间,而一般的资产证券产品仅有几十个基点,所以获利空间相当大。


自从1968年房利美发行第一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以来,美国资产证券发行量有过扩张期也有收缩期。近20年的发行量平均增速为每年4%-5%,基本上与GDP增长同步,总体看市场成熟、健康。


资产证券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需求是健全的债务市场,包括三个方面:风险可以量化,市场完整高效,足够大的投资群体。具体来看:违约处理过程必须可靠,这牵涉到立法和执法;债务信息披露要透明、有统一标准;活跃的二级市场;足够的衍生品;高度发达的资产管理。


从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波动趋势看,资产证券化市场有自身的大周期和小周期。大周期,如2001年-2005年的疯狂膨胀、2007年-2009年的金融危机至今仍在底部徘徊。小周期,如2010年-2012年的小高潮,以及2013年的人为出清。


人们往往将2008年金融危机归罪于资产证券化产品,尤其是以次级贷款为基础资产的。但实际上资产证券化的扩张只是危机的导火索,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经济在去杠杆之后并没有迅速恢复。当前美国经济的问题对于企业部门来说其实可以说不是杠杆过高,而是过低。


但此次金融危机还是暴露了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两点弊病:第一,在证券发行商的压力下,评级公司可能会偏向发行方评级,损害投资者利益。第二,金融危机后发现基础资产的服务商与债券持有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低级债的价值取决于其期限,期限越长价值越高;而高级债价格一般低于面值,期限越短,价值越高。服务商往往是发行商的分支,多持有低级的资产证券,为了自身的利益,会通过亏损时间来增加低级证券的价值,从而损害高级债券的价值。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